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刘富兴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理念
        刘富兴
        百色市凌云县第一小学?广西百色 ?53319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体育游戏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同时,利于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本文作者客观分析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影响作用
引言
        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开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更加的专注,还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还不是很理想,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因此,建立良好的体育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联系实际,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游戏化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
        游戏化体育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为的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但是,游戏化教学也需要满足实际教学内容的要求,使学生达到规定的运动量。但是在当前的游戏化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合理的安排好游戏化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热身,以防止学生受伤,提高运动效率,但一些教师认为没有热身的必要,使学生的运动安全得不到保障。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安排的一些游戏内容过于轻松,学生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这些不合理的教学安排都会影响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
2、游戏化体育教学安排不严谨,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游戏化体育教学应该是教师经过思考所安排的合理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顺利的完成学习内容,使游戏化教学更加连贯。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游戏化体育教学安排不严谨,很多时候因为教学不连贯影响学习的效率,教师不能及时解决临时发生的问题,这都是教师教学准备不充足导致的。另外,游戏化教学掌控不好会使学生过度兴奋而忽略了一些课堂纪律,教师在课堂上控制力度不足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纪律,影响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1、体育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游戏,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收获快乐,收获友谊。在体育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会对体育产生好奇的心理,但是课堂上教师单纯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成为旁听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体育游戏化顺利的开展,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喜爱的游戏环节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例如:在游戏化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比赛形式加入其中,让学生在竞争中身体得到锻炼。无论是什么项目都具有一定技巧性,教师在学生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间接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运动质量,比如:在篮球或者足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在比赛中慢慢渗透给学生,交给学生一些运球和带球过人的技巧,当学生在比赛中慢慢熟练并运用,进一步提高自信,使原本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学生学习动力十足。
2、游戏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体育运动本身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对于那些不热爱运动的学生来说,他们常常会在体育课上偷懒,影响这些学生的运动效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运用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技巧,提高了自身的注意力。

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举行运球接力比赛,在操场上放置一些障碍物,让学生带球绕过这些障碍物,把球传给终点等候的学生,再由该名学生运到起点,直到小组全员通过,看看哪个小组所用的时间最短。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力都会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
3、游戏化教学促进了师生的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喜爱游戏的,当体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时,学生对教师会充满好感,爱屋及乌,从而更加喜爱体育学科的学习。同时,在体育游戏化运动过程中,教师也会参与到游戏中来,促进师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教师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也会更加遵守课堂的纪律和教师的安排。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理解团队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的途径
1、借助准备活动,优化利用体育游戏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至关重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慢跑、定位操是教师经常让学生做的热身运动,教师发口令,学生被动重复一系列动作,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此,在开展准备活动中,教师需要全方位客观分析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等,结合体育课程知识难易度以及具体内容,优化利用体育游戏,创造性改编传统热身形式,可以将“慢跑”改为“跑步造字、听号组队”等一系列游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眼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热身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
2、结合学生特征,优化利用体育游戏
        喜欢运动、不喜欢学习运动是小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中的显著特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准确把握学生的多样化特征,将体育游戏巧妙应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确保体育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避免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以“跑步训练”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讲解跑步技巧等,应结合小学生已有的体育水平,要多层次优化设计体育课程,优化利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比如“快递情报”、“移花节目”,不要开展高技能体育游戏,比如“弯道速跑”。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要借助体育课程内容,科学设置游戏形式,加以优化利用,逐渐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多层次准确把握班级学生的体育水平,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根据他们的性格、年龄等,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过独木桥、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不要开展篮球竞技等活动,而在高年级学生中可以开展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尤其是技能型,比如足球比赛、拔河比赛,确保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体育游戏符合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客观正确认识体育游戏,准确把握其对体育教学的积极以及消极影响,从不同角度入手将体育游戏巧妙应用到准备活动、体育课堂、整理活动等环节。以此,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多样化作用,增加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体育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使他们学习体育课程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学习提供有利的保障,有效改变新时期体育教学现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以华.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2):68-70.
[2]李伟顺,彭雅静.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3):81-83.
[3]姚红利.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