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雯
山西大学附属子弟小学 030006
摘要:奥尔夫教学法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是其基本理念。奥尔夫教学法力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运用综合法,调动学生的即兴创造能力。本文探究我国小学奥尔夫教学法运用现状与对策,希望对我国小学音乐课堂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所帮助。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教学;小学;音乐
一、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一)在课堂情境设置方面
良好的课堂情境也就是音乐教学的物理环境,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情绪上受到感染,对学习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态度,可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幼儿园的教室布置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给人的感觉是生动活泼的,将各种小动物的粘贴在墙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审美的情趣。而小学音乐课在教室的选择上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小学音乐课还是在本来的文化课教室中上,这会不可避免地造成人数多、动作施展不开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间容易产生距离感,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自由地创编各种动作。而在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则有利于师生间的角色转换,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利于学生间的和谐相处,教师能跟每一个学生有较好的沟通互动,方便塑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在情境导入方面
在引导学生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肢体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新事物的记忆,引导其产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习效率。奥尔夫教学体系对于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融合有着积极主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使学生有想象地进入音乐。但是我国很多小学音乐课不是这样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音乐小屋》,采用教材为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4》,1=D谱例2-1。教师采用情境的导入方式是由3/4拍导入,进入2/4拍的音乐小屋。这样的导入想法很好,但是教师在导入时没有说明,只是一味地做动作,学生盲目地根据教师做的动作模仿,表情很犹豫,不是很明白3/4拍的意思,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感受到3/4拍的特点。教师也没有与后面2/4拍衔接好,反而有脱节的感觉。教师应让学生先充分感受3/4拍的节拍特点,可用奥尔夫乐器伴奏,如三角铁、串铃、铃鼓等。此时会有不少学生听到音乐不自觉地做出肢体动作,如拍手,晃动身体等。找到那种特殊的感受,让课堂气氛瞬间活跃,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起来,能使学生有想象地进入音乐,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在教学手段方面
首先,多媒体教学利用立体生动的画面以及充满趣味性的音乐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现代化的音乐软件以及电脑制作软件制作出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使有难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加深学生理解,使得抽象音乐变得更加具体,用更加具体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其声、光、电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增大,而奥尔夫教学法也是注重综合性。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安排上课内容。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听到教师教唱歌曲会跟着教师一起哼唱,在学生熟悉曲子后,教师的范唱就要切忌过多,否则反而显得学生唱得少。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对策研究
(一)恰当应用多媒体教学
音乐教学最终目的并非培养音乐家,而是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建立相应的审美能力,而且这种教育目标需要存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能利用音乐来开动学生大脑,使他们形成音乐想象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如今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影响导致他们对事物的专注力并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同时他们好动充满好奇心,对那些新颖别致的画面容易接受而且产生强烈关注,而对比而言枯燥的乐理知识很难吸引他们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来加以改善,使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多媒体最大优势就是信息载体多元化,如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而且网络上有众多音乐资源,方便教师随时调用,让学生眼、耳得到充分的刺激,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亲身实践
1.运用节奏引导
节奏属于音乐的生命,广泛存在于音乐以及舞蹈作品中,甚至在我们的说话过程中也存在节奏。因此,从节奏切入,可以到达音乐、舞蹈、语言的任何一个,同时也能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在节奏设计上迎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无需任何道具辅助,仅由学生自己的肢体就可以完成,简单易懂,使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让他们能以简单的、轻松的状态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让他们容易感受到音乐,也容易领会。
2.从情境创编引导
情境创编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与学生来说是一种互利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以及要求,需要做好学情分析,从而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其中,使学生更容易受到音乐气氛的感染,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并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能在教师引导下很快融入课堂当中。达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的目的,并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动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各项音乐活动中来,一起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一开始就与学生听着音乐进行互动,此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模仿能力高,看到教师随着音乐做起动作,学生也会不自觉地跟着模仿手舞足蹈起来,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自觉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同样奥尔夫教学思想也提到要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并且是以最简单、轻松的方式,而这时的学生就已经被教师带入创编的情境中来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奥尔夫教学思想中,需要每一位学生都要进入音乐活动中,而且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创造力获得培养。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以最轻松的状态进入学习环节,从而使思维获得激发,形成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需要选择能被学生轻松理解和接受的素材,同时积极将学生认知领域内的元素综合起来,实现针对性教学,这样学生更有兴趣进入学习环节,并能形成自然而然的实践活动,无需教师强迫,使得他们兴趣盎然。学生普遍存在的认知元素就是节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它实现教和学的对接勾连。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地位卓著,它在全人格发展以及个人创造性培养方面都有明显作用,它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博得了教育从业人员的青睐。其中它最大的魅力就是能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积极融入教学环节中,切实地感受音乐、发现音乐、思考音乐、创造音乐。在这种学习中学生的眼、耳、口、脑、四肢都参与进来,能发现音乐美、形成深层次的音乐审美、丰富个人性格、构建独特的音乐智慧。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操作方式方法,多结合实践课堂总结经验,如此才能提升教学水平,使这种教学方法和我国小学音乐课堂进一步融合,形成独特的适合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汤美灵.浅谈奥尔夫音乐戏剧在小学音乐表演中的运用[J].明日风尚,2020(16).
[2]?邝伟杰.浅谈奥尔夫节奏训练在小学管乐团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9).
[3]吴一波.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6(5).
[4]?阮婷洁.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