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鑫
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第一中学 贵州六盘水 553400
摘要:《大地之眼》是《散文》杂志刊发的广西女作家连亭的新作,它通过对古井兴衰的叙写与反思,警醒人与土地关系的改变,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倡导人与土地融合亲近,从而告诉我们:写作散文要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深入到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中去,守住底线,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把握时代脉搏,贴近现实生活,更新思维理念,改进手段方法,破除制约散文写作障碍,重点抓好理念创新:
关键词:赏析《大地之眼》;运用守正创新;指导散文创作
2019年6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第474期《散文》杂志,刊载了广西壮族年轻女作家连亭散文《大地之眼》。文章运用排比、白描、叠音等表现手法,通过对古井兴衰的叙写,警醒人与土地关系的改变,反思现代工业社会,倡导人与土地融合亲近,表现出作者对井的充分肯定、由衷喜爱与深切眷念。
正是通过对《大地之眼》的赏析,联想到散文创作领域的诸多问题,笔者才对“守正创新”的理念内涵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就散文创作而言,“守正”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让丰富多彩的优秀散文作品促进民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正道、弘扬大道;要聚焦“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根本任务,守思想理论之正,守政治方向之正,守人民立场之正,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正,守文学主流价值之正,筑牢信仰之基、高扬精神之旗、把稳思想之舵,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所谓“创新”,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瞄准社会需求,贴近现实生活,及时更新思维理念,着力改进手段方法,拓展丰富写作内容,发展运用文学新理念,破除制约写作障碍,使散文写作始终充满旺盛的活力与生机。
因此,散文领域内的“守正创新”,就是“正”字当头,“守正”是前提和基础。散文创作要深入到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伟大事业中去,守住底线,站稳根基,坚定立场,明确方向,确保方向不偏、航道取直。据此,《大地之眼》第1—4段就开宗明义:“井是人向土地的一种窥视。……在中国人眼里,‘乡井’几乎是家乡的代名词,人离开故地,就成了‘背井离乡’。……井是人类聚居地的心脏,向人类提供充足的水源,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运转。井,又犹如大地的眼睛看得见方土的醇厚,照得见人间的清浊。”作者正是从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中,探寻到“井”的人文因素、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创新”则是发展动力,是增强“守正”能力的有效途径。散文创作是领风气之先、立潮流之巅的事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因时而变,因事而制,在求新求变、出彩出新中不断呈现新面貌。再看《大地之眼》第11段:后来“村里要修路,井虽然没有在路界当中,但是妨碍施工,他们就把井填了”;第12段又说:“与此同时,村里的很多井都接二连三地没了……人们纷纷填掉一口口散发着古老气息的井,顺便也埋葬了一种传统,以及对自然事物的信赖。”这就把千百年来与中华民族生存繁衍息息相关的“井”,上升到当今时代环境污染、恶化的现状中去,从反面视角对习主席反复强调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一治国理念予以凸显和强化。
然后,作者在第15—17段里,运用议论笔法明确指出:“井水之死,是环境恶化的结果,也是天人合一关系破裂的象征”、“我们破坏养育我们多年的井,如同弄瞎大地的眼睛”、“其实瞎了的,或许正是人类自己”。这些直言不讳的告白,难道不是对当今个别地区个别人急功近利、杀鸡取卵、遗祸子孙的“警世名言”?难道不是散文写作中形象生动的“创新”典范吗?
由此可见,在“守正创新”原则里,蕴含着“守”与“变”、“立”与“破”的内在逻辑关系,充分体现了当今散文写作不断贴近现实、反映生活、兴利除弊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要领;同时,我们只有坚持以“守”为本、“立”“破”并举,既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又与时俱进、稳中求新,才能真正推动作文教学、文学写作枝繁叶茂、长足发展。
正是基于“守正创新”的理念内核,《大地之眼》末三段再次强调:“对传统乡村生活一往情深的缅怀,对新生活遗留的缺憾与存在的问题的思考,如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文化怀旧的气氛。”“透过大地的眼睛,我们……早已到了向土地靠近,而不是偏离土地的时候了。”到此,连亭不但把“守正”与“创新” 有机统一起来,还形象地告诉读者: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有明确的立场与指向;只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与动力根基。
由此可知,在新时代背景下,散文写作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育新人的使命任务,使它既有“守正”要求,又有“创新”追求,以自觉的担当作为、鲜明的问题导向、积极的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习主席对“守正创新”的指示,立足中华文化之本,扎根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真善美,走在时代最前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写作导向,拥有担当意识,让作家责任担当成为自我使命的自觉,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呈现给读者,不自欺欺人,坚守“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古训,做一个善良的负责任的作家。这样的散文写作,方能在向上向好基础上长足发展、不断进步。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努力在“守正”中“创新”,坚持在“创新”中“守正”,以“守正创新”推动散文创作不断焕发新活力,开辟新境界,勇于承担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育新人的使命任务,这是每一个散文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努力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初心、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连亭.大地之眼[J].散文,2019(6):28—30.
[2]聂辰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广播电视工作强起来[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学习组,2018(6):49—66.
[3]郑青文.守正创新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J].时事报告,2019(9):22—23.
作者简介:
陶玉鑫,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联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省纪实文学学会会员,区作协常务理事、区诗联副秘书长,发表教育论文及诗文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