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香
湖北省 黄石市 阳新县第三实验小学 435200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学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其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把握也是语文学科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阅读、写作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改进与创新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学好语文这门学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教学
引言
众所周知,写作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写作教学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这跟教师的授课方法有着密切联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落后,没有通过读写结合来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也没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致使学生在写作时或偏离主题,或没有合适的写作素材,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肤浅,要么老套缺少新意。
1构建思维导图,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写作技巧。同时,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促进了语文水平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快速阅读使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文章的结构并获得一定的信息。除此之外,在初期接触阅读与写作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着小学生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趣味的画图中,提高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构建精炼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牛郎织女(一)》这一节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带着学生认识生字生词,在掌握了最基础的内容后,小学语文教师让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本课大致内容,理解文中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接着,小学语文教师要带动学生一起画关于本课的思维导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跟着教师画,从而让学生对本文有一个系统的逻辑梳理,通过画图的形式也让课本上枯燥的知识活起来,吸引学生阅读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们根据思维导图,学会复述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从思维导图中提炼关键词和主题,并进行阐述。
2挖掘课内阅读,设计灵活的读写形式
读写结合并不是阅读和写作的机械叠加,而是思维、感悟、表达的有机结合,在读写结合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切实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设计灵活的读写结合形式。
2.1丰富写作语言
如在以“写景”为主题的作文课上,教师可以把《四季之美》一课作为范例。作者优美的文笔为我们营造出四季如诗如画的美景,其中“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一句,描写了秋天黄昏的景色,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有学生写道:“放学的铃声催着夕阳回家,大街上车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这声音让人倍感亲切。”虽然笔法还很稚嫩,但是学生已经能够领略到原文的描写技巧,在仿写中加入了自己的观察和感触。
2.2提升写作策略
如在《落花生》一课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段找出关键词,通过扩展关键词来复述这篇文章的内容,学习其中的叙事手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找到了“种”“品”“谈”三个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正是串联文章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递进型”的叙事技巧,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种花生的辛劳、品花生的满足、谈花生的感悟。不作篇幅长短的要求,只要能够把握主题,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即可。这样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弥补学生的写作的认知短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3发展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一首古诗写出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理解,继而深入思考、展开想象,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如《清平乐·村居》,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描述如下:低矮的茅草屋檐下,草色青青,一对老夫妻在闲话家常,他们的大儿子在溪东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织鸡笼,而小儿子正在溪边,躺在青青草地上,剥莲蓬吃。他们的村居生活那么闲适、宁静,让人神往……由于对古诗的理解不同,语言组织形式、表达方式不同,学生们将同一首《清平乐·村居》,演绎出一个个不同的场景。其思考、写作的过程,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诗歌所吟之景、所述之情。
3发散思维,开展扩写与改写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仿写技巧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扩写和改写就是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旨后,找出其中富有特色的句子或内容,让学生改写或扩写,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写作能力。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做风车的故事》一文,讲的是牛顿小时候喜欢做手工,一天放学,牛顿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村子里磨面的风车,便停下来仔细观察,随后每天都会去看一看,还产生了自己做风车的念头。后来,每天放学,他就钻进屋子不停地研究,过了一段时间,竟真的做出了一架风车。课文没有对牛顿做风车的过程进行具体描写,就用了一句话概括,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一下牛顿是怎么做成风车的,扩写原文内容,对牛顿做风车的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此,便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锻炼联想和想象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再比如,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文,写的是古代的一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点,于是把苗拔高了。但文中没有写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4结合阅读与写作,增强学习能力
通常,在学生进行语文练习时,老师可以找到两篇主题相同的文章,并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练习,以便在练习过程中找到这两篇文章之间的相似之处,然后让学生找到文章的写作规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技巧。经过前期阅读积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整合多篇在体裁和题材上具有相似性的文章进行阅读,把握文章中的不同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写作风格等,进行整合比对,从而提炼出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并教导学生如何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牛郎织女(二)》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联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像《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通过这一单元的阅读,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这类课文中牛郎织女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文章写作特点。由此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逻辑以及写作风格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为写作打好基础。在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后,可以布置一些描写人物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将对于人物的形象描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从而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把读写结合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不要以为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读写结合就能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那是痴心妄想。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如此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群.运用读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效[J].读写算,2020(34):185-186.
[2]巩盈霞.巧阅读,妙写作——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2020(48):110.
[3]肖秋生. 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364-2366.
[4]杨孝武.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51.
[5]孙海燕.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智力,2020(23):103-104.
[6]孙丽琼.读写结合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湖南教育(B版),202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