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东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民航路小学
摘要:信息社会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校的必修学科,而在学校的变革主要就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强,主动参与度越高,学生的获得感和自信心就越能得到增强。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解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课堂 教学效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工业4.0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的人们一旦清醒就可以线上互动,大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人工智能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一切已无需等待,未来已来。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绝对不是边缘学科、附属科目,而是时代进步的重要阶梯。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更应该以发展的理念,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引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早日拿到进入未来之门的钥匙。
区域内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基础差异大,学习能力低的状况一直普遍存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让我的课堂优质高效、走出平凡。那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出路在哪里?课堂活力又如何焕发出来?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最好的老师,人类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奥秘,无不是因为对世界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心。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好奇心更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如果能“寓教于乐”,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引动,老师就更容易进入学生的世界,与他们打成一片,达成共识,从而让学习事半功倍,课堂效率得以提升。因此我在准备课堂教学之前,常常根据教学内容,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设计情境或游戏,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老师让他们学为他们自己想学,从而主动探索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scratch编程课堂上,我往往是给出项目总目标,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一步一步引出后续学习内容,然后给出自学任务。引导学生先自学,让学生先通过自学对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教师再适时进行点拨和重难点突破,这样,学生不但能够逐渐掌握自学方法,对于项目式学习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同时还能在逐渐突破中找到自信和前进的动力,收获突破的快感,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乐趣。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势利导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项目,系统的让学生一步一步获得自信心,提高自豪感,逐步提升学习欲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二、创造融洽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课堂活跃度
多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让我明白,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课堂上我坚持鼓励与严肃评价相结合,规范课堂纪律,排除课堂外部干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创设和谐氛围,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跟上老师的调动,课堂教学效果就能事半功倍。
而要尽量让所有学生保持较为投入的学习状态,还必须让课堂环境积极向上,具有相对稳定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如打字游戏竞速评比活动、游戏编程比赛、奇思妙想3D建模,让学生在游戏与竞争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望。这样,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化难为易,加深印象。
三、注重团队合作,建立团队向上原动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由于学生家庭条件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差异很大,再加上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知识灵活性大,知识量大,可操作性强,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学生因此产生或散漫或不自信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老师的指导,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团队合作就成了信息技术课上的救命稻草,成为多层次学生合作向上的孵化池,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差异大,老师教学进度无法完成的弊端。
例如,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个“大师兄救我”环节,每次上课,在课堂上给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层次错开,有吃不饱的有做不到的,在完成老师交给的教学任务后,学生自学并且努力自行完成任务,然后就进入“大师兄救我”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可以向大师兄求助,让吃不饱的学生有事做,让做不到的学生有人可以请教,这样吃不饱的学生都争做大师兄,向上的动力更强了,做不到的学生也避免了向老师提问的胆怯和尴尬,同时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一举多得。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触摸这个信息化世界的重要途径,而信息技术教师是这个途径中的最重要节点,在课堂上,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