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然慧 郭凡灿 王 涛 娄淑梅 程百林 袁建军 栾亨宣
山东科技大学 智能装备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中,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发展迅速,在明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基本的专业特征基础上,依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的科学内涵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要素分析,针对其课程设置存在的误区,作者在课程设置,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体系创新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办学体制的地方性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主要在生产第一线负责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的实施。这样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大力发展各种现代新型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人才资源。要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搞好三个方面的建设,即课程设置,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但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是根本。
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
随着终身教育的观念愈来愈广泛地被大众所接受,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应选择专业特色突出,职业定向明显的课程设置模式。须知,任何一个教育阶段的知识积压和生产过剩都是等同的,都会造成人才的结构性浪费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当然要与终身教育的精神实质保持一致。1996年,原国家教委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1∶1。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二者的矛盾,但要从根本上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还应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的观念上有以下创新:
(1)将二者统一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目的是结合灵活、多变、弹性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全面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中,应有意识强调和贯彻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灵活结合,发挥互补作用。
(2)将二者统一于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创新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动性的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应放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孰轻孰重的探讨,将各自特长发挥出来,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创建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既发挥培养“逻辑——演绎”能力为特点的理论教学特长,又能兼顾培养“实践——探索”能力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二者互不偏废。
2.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逆向工程和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
(1)构建合理的《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课程体系
针对国家对3D打印方面人才的需求,以提高大学生逆向建模和3D打印技能为基础,构建以实用性内容为主、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合理编排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工程制图→CAD/CAM软件→逆向工程软件→3D打印的课程体系,由浅入深、由基础到专业的知识体系的创建,有望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搭建合理的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使得讲授《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课程之前完成相关知识的储备,做到相关知识的连续性和课程进度的渐进性。
(2)积极提升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前沿的技术信息,这样教授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进行知识更新不能仅仅靠教师自身努力,需要学院和系部的共同支持。
《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课程涵盖了三维扫描数据处理、三维建模、逆向工程以及3D打印的原理和操作。从专业知识、实践操作和不同厂家实验设备的差异,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教师能力提升,本项目拟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法。“请进来”就是积极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和设备厂家专业人员,来学校授课,提升教师能力。“走出去”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3)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针对以往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脱节的现象,《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的课程教学拟采用在专业实训室现场授课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应用。在教学手段上,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法、现场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望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教学,把与课程相关的文本、图像、动画、视频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建立专题讲解、知识点复习、教师点评微课,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跟老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和知识共享,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创建授课与实训一体的实验实训室,以适应《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上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课程的案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创建,做好授课老师和学生的线上交流平台。
3.强调和规范相关职业技能资格等级书的认证
根据国外的经验和国家实行的就业准入制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有关精神,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社会对应用职业技术性人才需求的增加,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相应职业的资质,这既强化了学生的从业技能,又能引导教学过程,规范实践和实操。
因此,建立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配套的技术证书制度是当务之急,是规范和引导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本科教育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的根本保证。
作者简介:刘然慧(1963-), 河北保定人, 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 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方法、管理等
山东科技大学教学研究 项目2018-群星计划教育 教学改革项目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8-本科教改项目(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