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坤
讷河市红五月学校 邮编161446
摘 要:针对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作为信息化的时代,我国的各项领域与信息技术融合,其自身均实现了有效的加强。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生产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培训,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我国的整个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与以往相比,虽然整体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但依然亟待增强。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为主,并实现学生学习的整个地位,保障初中生能够实现有效发展。因此,本文将就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有效性;途径研究
作为一门重要的教学体系,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后续发展中,其自身的社会价值越来越重要。针对于21世纪的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融合。作为基础性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实现学习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以及造诣。同时,也对教师后续的教学提供明显的帮助,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综合视野。目前,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将抽象的知识点变为形象的知识点,并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熟悉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目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信息技术教学框架的设定中,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学生的学习模式为出发点,创新性的设计整体教学结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保障学生能够自愿的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身针对于学习过程表现出的一种认知倾向,是学生学好课程的有效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可以根据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体系形成自身的独特认知。例如,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的难点,有效的分析学生学习现状,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此外,设定合理的目标,以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避免课堂乏味出现的学习怠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更应以学生为主导,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听从教师的安排,吸收教师的教学知识点,使学生无法形成自身的思考特性,丧失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体系不甚了解。因此,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掌控,出现了明显的架空性。这种做法不仅对学生自身不尊重,同时更打击着学生的整个学习情绪。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加强学生对于教师教学方案的了解[2]。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通过给学生思考时间以及讨论空间,以保障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教师改变整个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为主,以保障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自主的学习或讨论,使学生的机械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后,教师更可以设定多项的提问环节,帮助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进行相互提问,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明显的参与感[3]。
二、变抽象为形象,保持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整个课堂的教学知识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教学方案,将抽象知识点转化为形象性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探究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形式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思考,并通过实际操作完成相关任务。教师对学生的任务体系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自身做好相关的总结,以实现探究式的学习目标,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亦可以通过合作式学习,有效加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案。合作式学习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指导,形成优势互补。利用小组的特性,学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完成合作,解决遇到的难题。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同时亦可以对学生的交流等起到一定的优化效果,改善同学间的交流方案,激发同学间的相处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4]。
三、进行精讲多练,培育创新思维
教师在后续教学中,通过精讲多练,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体系,完成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过程进行连接,避免以往仅关注成绩的教学方法。在全新的信息技术学习培养中,教师将整个知识点进行拆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主体,对学生进行1~2次的重复讲述[5]。
此外,借助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及提升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亦可以在创新思维培养中,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等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反思。在课堂教学平台中,发展分层式的讨论标准,避免使用常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多元评价体系,给学生传递有效的教学体验。学习方案保障学生能够与教师的多元体系评价进行融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基础性,同时也是未来主流的学习科目,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框架中,信息技术属于一门全新课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案不可过于急躁,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案的导入。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激发自身的教学优势,勇于探索,对学生进行实践模式的培养。以保证学生能够符合目前的教学特征,开创信息技术教学的全新局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以保障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玲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11):17.
[2] 张惠敏. 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数码世界, 2020, No.172(02):170-171.
[3] 许声强. 巧用分层教学,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 赤子, 2020, 000(004):209.
[4] 吴丽明. 浅谈巧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J]. 考试周刊, 2020(04):137-138.
[5] 王赫, 赵凤红.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20(4):25-26.
作者简介:黄丽坤,女,汉族,1974.1,本科,计算机,哈尔滨师范大学,一级教师,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