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方式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陈楷沁
[导读] 现阶段,国内社会经济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发展
        陈楷沁
        福建技师学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101

        摘要:现阶段,国内社会经济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发展,各个领域都因为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得到了显著发展。为此,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相关的技术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而职业院校作为实践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教育模式也应该随之发生转变。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国内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方式,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电子自动化;问题分析;优化方式分析

引言:过着国内市场进阶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早已超出大众预期。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随着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市场上的实用型人才需求量也显著增加,而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职业院校肩上。为更好地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效率,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奠定重要保障。
一、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环节现存问题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与社会实用型人才需求处于稳定的供需关系,最佳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教育应该与市场人才需求高度吻合。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生数量都应该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开展。因此职业院校需要结合市场就业形式为学生推荐专业与课程,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发展速度迅猛,各个行业人才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导致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人员对市场情况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也没有结合市场实际人才需求开展。尤其是针对电气自动化一类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都具有广泛应用的专业,具备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到一度达到“青黄不接、求过于供”的状态。而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缺少对于市场就业形式与人才需求数据的掌握,在选择专业时无法选择到电气自动化此类发展前景好、市场需求量高的行业,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电气自动化相关行业发展都因此受到限制[1]。实际上,随着电气自动化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与推广,多年来电气自动化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已经有所提升,但是由于职业院校的教育难以达到市场人才需求,因此才导致电气自动化市场目前仍然处于人才紧缺的状态。职业院校作为专业型人才、职业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储备自然不必多说,但是电气自动化是一项专业程度较高,需要从事人员是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由全体技术人员通力合作,才可以推动电气自动化领域发展。但是由于职业院校一味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导致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逐渐出现脱节的现象。相较于其他职业院校的专业而言,电气自动化具有更高的技术性,因此单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是万万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才可以在相关的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折中点还没有被找到,因此职业院校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融合工作也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2]。
二、国内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教学环节的优化方式
(一)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提升技术教学效率
        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相较于其他学术研究院校,职业院校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以及掌握的技能会更加具有实践性与实用性,可以直接应用到相关行业的岗位工作中,解决对口工作岗位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在日常教学环节,职业教师进行理论知识与技术理论讲解时,不能单纯对教材内中的技术理论与知识点展开讲解,还需要适应目前时代发展的浪潮,结合市场上流行的最新理念、新兴技术等,为全体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带来更具教育意义、更具实践效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使全体职业院校学生成为专业型、全面型高素质电气行业人才[3]。为此,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自身不足,积极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参加对外学习、对外交流研讨会,以此形成更为先进、更加成熟的教学知识体系。为实现这一目的,职业教师要时刻关注与电气行业、现代化技术行业发展相关动态信息以及最新技术研发成果,实现自身知识库及时更新、及时拓展,来以此为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提供保障,以期满足社会对电气自动化相关人才的实际需求。而职业院校则应该与其他专业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定期到其他的职业学校进行交流,彼此互换学生教育经验与教学心得,这样可以使职业学校之间的技术沟通更加顺畅,为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提供必要助力[4]。
(二)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教学设施投入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用以形容职业院校教学环节最合适不过,这里的“工欲善其事”指的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学效率,而“器”则指的是教学设备。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投资成本相较于学术研究型院校的投资成本会更大,其中差距就来源自职业院校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因此开展教学工作需要专业化技术设备的支持,尤其是针对电气自动化这一类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设备的作用与优势是任何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都难以企及的,因此这句话在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学环节就显得更加贴合[5]。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与专业知识融合开展的专业,在电气自动化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具有足够的技术设施作为教学设备,同时这也是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根基。而仅凭职业院校的办学力量教学设备投入必然有限,而为寻求职业院校发展,为职业院校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职业院校应该提升与电气自动化相关的企业的联系。

为保证校企合作顺利开展,职业院校应该结合校内情况进行合作企业选择,探索与自身教学规模相符的合作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合作企业有条件为职业院校提供专业的技术设施,为职业院校开展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技术设备支持,使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下,逐渐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除此之外,在学生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后,职业院校可以将通过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考核的学生输入到合作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职业院校的学生将顺利渡过角色转化,熟悉电气自动化工作环境,提升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解,将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合理运用到实践工作岗位中,解决岗位中存在的问题,为合作企业提供新的发展血液。而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不仅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且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6]。
例如: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模电以及液压与气动教学时。职业学校就应该结合校内学生特点与实际情况为全体学生构建起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教学实验室。首先,职业院校统计本专业的学生人数以及学生就业意向,找出一家或者多家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由相关合作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完成学生教育任务,并且为职业院校提供人才培养信息与教学设备。其次,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的全体学生在岗位中完成实践技能训练,这样针对性地开展分散式、全面化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还有助于全体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显著提升学生教育效率。最后,职业院校派遣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考核过关的学生进入到合作企业开展岗位实习,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企业使用专业人才。
(三)贯彻弹性教学原则,提升实践教学比例
职业院校学生教育与学术研究院校教育具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学形式上。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注重实践技能培养,而实训室与实践教学课程中所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实践知识通常都是结合以往的实际工作情况加工而成,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效用,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无法完全适应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通常会分为两个教学阶段开展:在校学习阶段与岗位实习阶段[7]。这也是校企合作延伸而出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完成在校阶段的学习,通过考核后进入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养。而在校学习阶段又可以分为实践教学课程与理论教学课程。顾名思义实践教学课程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而理论教学课程则以理论知识为主。而岗位实习阶段则是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以及实践技能拓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针对电气自动化这种技术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职业院校应该适当提升实践教学比例。而为保证学生在实践学习环节还可以继续接受理论知识教学,职业院校可以顺势开展互联网线上教学。互联网线上教学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可以突破教学时间与教学场地的限制,为学生带来更加精准的专业知识教学视频,使学生在岗位实习阶段可以继续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工作环节遇到障碍,也可以向专业教师寻求解答[8]。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学生教育与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职业院校的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提升教学设施投入、贯彻弹性教学原则,提升实践教学比例等方式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昆,郑霖娟.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我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为例[J]. 办公自动化,2021,26(23):228-230.
[2]薛岚,于建明,杨帅,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淮安信息—富誉电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 职业教育,2018,17(18):2131-2134.
[3]刘慧贤,李争,赵宇洋. 一种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混合式MOOC教学模式研究 ——以应用型高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5(48):188-189.
[4]罗勇,刘晓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以郑州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J]. 大学教育,2019,13(8):1224-1227.
[5]李翔.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践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为例[J]. 鸡西大学学报,2017,12(2):242-244.
[5]庄建军. 基于中职与普通本科“3+4”试点项目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以海门中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17,13(22):261-262.
[6]蒋占四,王衍学,杨连发. 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为例[J]. 高教论坛,2017,15(21):273-275.
[7]董艺,乔志杰,路月潭. 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12(24):280-283.
[8]何水龙,杨连发,何玉林. 地方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探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 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7,13(8):119-120.

作者简介:
陈楷沁,男,汉族,籍贯:福建省闽侯县??生于:1974-11,工作单位:福建技师学院,单位省市:福建省福州市,单位邮编:350101,职称:一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电气职业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