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寒花
南安市洪梅中心小学 362334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上作文课,学生谈虎色变,教师一筹莫展。究其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脑中无语言,心中无情感,手中自难下笔。让学生爱上写作,我想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学生快乐作文的基础, 心无笔墨难成句,道出学生无言表心迹的困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
水无源不流,知识的积累与写作也正是源头与水的关系.要使学生不断充实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提高写作能力与水平,我们的指导老师就要当好“开沟引泉”的人。一篇作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观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遣词造句能力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老师,要开好沟,修好渠,引来文思之水。
活水一:把自学引进课堂,救活课文教学。课堂“唯我独尊,唯你是问”的沉闷空气必须打破。师者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在其引导下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挖掘,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形成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的课堂。
活水二: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得多姿多彩知识的广阔天地。“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教师每学期都应制定阅读计划,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边写,名言名句、生动的描写、形象的比喻,真挚的抒情、丰富的联想记下来,并经常浏览,形成知识积累。
活水三: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作写作情景。李白吟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课外活动是最真的“天然”,是课堂到真实生活的还原,为学生创造一个天然的,毫无雕饰的环境中去真实地感受,让学生与“天然”共鸣,触发学生想表达的欲望。
活水四:允许学生在情理之中的虚构,合乎逻辑的联想也是指导教师开沟引源的任务之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写作来源于生活,但它应该高于生活,不应是生活的录相。莱特兄弟渴望拥有鸟的翅膀,成就了全人类“飞”起来的神话。作者的任务是对生活素材进行剪裁和加工提炼。处处要求学生写实,把学生的思路禁锢在“实”的格子里,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的思路就无法展开,想象就无法飞跃,也就写不出血肉丰富的好文章。当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出人意外者,仍须在人意中。”
二、从“虚”到“真”,成就“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的真谛。
学生为积累词句,大量阅读书籍,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后,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开始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某次作文比赛,我班一学生竞然击败高年级同学,一举夺冠,完全在我意料之外,无意中对她说了一句:“你真厉害,到哪去编出这样生动的故事?”该生一脸正经地说:“老师,这不是编的,是我真实经历过的。”事实证明,我已经实现了让我的学生从“虚”到“真”的转变。
(1)眼亮,给予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真实”的眼睛
让学生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真实中的美,真实的“恶”……
每天,我都会问:“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新鲜的事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啊?”
一次一学生说:“老师,我昨天放学碰到一条狗了,我害怕极了。”
“我怎么没有感觉你的害怕啊?”我也是一本正经地回答。
“老师,我昨天回家看到一条狗,它向我龇牙咧嘴,口吐着红舌头,‘汪汪汪’地向我叫,一脸狞笑,我吓得撒腿就跑,“嘭”的一声,一块石头把我绊倒,摔得我鼻青脸肿,可我不敢回头啊!爬起来继续跑,也不知道那知狗有没有追来。”一学生回答,激动时还不自觉用上肢体语言。
“哎呀,请你不要说了,老师害怕极了。”我双手捂住耳朵,做出一个不敢听的姿势。学生们先是一愣,而后心领意会地笑了。此时我问:“你们从那里感觉到某同学的害怕呢?”这回,学生们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2)耳灵,训练学生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
音乐能启迪人心灵的智慧。
作文教学时,我会适时地播放能表达相同情感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诉情感。而大自然的“音乐”更具魅力。那天快放学了,突然间天压乌云,风携雨狂敲门窗,我放下手中课本,让学生静静地坐着……“铃铃铃”放学了,校门外“花朵”满天,学生一个个回家了。第二天,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昨天听到了什么?”
“我听到了风声。”
“我听到了雨声。”
“我听到了脚步声。”
“我听到了妈妈叫我的声音。”
“老师,我听到了爱的声音。雨下得太大了,河水汹涌,妈妈不让我自己过河,一手撑伞,一手用力托着她背后的手,担心我掉下去。我听到母爱的声音。”在他的一言一语描述中,我发现有同学眼眶红红的,爱的声音已在他们心中响起。此时,我问:“妈妈背他,是件很平常的事,为何唯独这次让他这样难忘。”一阵“七嘴八舌”后,学生们知道写景,景中含意;写意,要意中带景。
(3)脑活,让学生明“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在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作文教学走进生活,关注现实,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学生能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通过有效的习作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是作文的魅力所在。如:在题目设悬念。《“都是‘白字’惹的祸”》,“白字”就是错别字,给予读者一目传神,精警动人。亦可在文章中层层设悬念,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扣人心弦,一环紧扣一环……
三、在写作中,精炼字词,懂得“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
反复琢磨是好事,好作文必须慎用词句。如“贬词褒用”,力求“一语激起千层浪。”
野趣美。如:花儿偷偷吮吸甘露。“偷偷”,使读者联想无穷。花儿无声无息地绽放,环顾四周的伙伴,悄然无声加入灿漫的春景,此可谓“野趣”。
灵趣美。如《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他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被赋予特殊含义:调皮、机敏,对老师既爱戴又善于揣摩其心理,此可谓“灵趣”。
奇趣美。如:眼前山水相拥,有山相伴,水更柔;有水相依,山更绿,我多想张开双臂抱住他,但这是怎样的一个妄想呀。山水之美,使作者心醉神痴,喜不能禁,乃至“想张开双臂抱住他”接着又将此自贬为“妄想”, 变贬为煲,这看似自我戏谑和调侃,实则抒发独特的美感,此可谓“奇趣”。
谐趣美。如:在他转过头后,妈妈把那碗汤又倒进他的碗里,这个“舞弊”行为,他还是发现了。“舞弊”原指用欺骗手法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此时,变贬为褒,感受到妈妈的无私,给人以诙谐幽默感,此可谓“谐趣”。
写作时,善用修辞。高明的作家,无不是善用修辞的能手。排比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夸张的运用可以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比喻、拟人的运用可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感,等等。在作文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可增强文章的文采,提高文章的魅力,使贫乏、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错落有致。巧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干瘪的句子生动形象起,变得丰满而有韵味。如(1)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2)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第二句比第一句要生动形象,其主要原因是作家老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锤炼词语,一个生动的词语可以使一个句子增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 南岸”,就是因为一个“绿”字用得好而卓绝千古。据说这个“绿”字也是几易其稿, 开始时先用“到”字,后用“吹”字、“至”字、“满”字等,最后才确定为“绿” 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也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 几经思考才定下来的。活泼的、灵动的语言能给人美的享受的,能感人的、具有独特个性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亮丽生辉。
学生从积累语言,到用语言表达情感,最后,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精炼词句,完成习作“三步曲”让一篇作文有肌肤,有血脉,有骨骼,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