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赣州市南康区第四中学 江西省 赣州市 341400
摘要:在新时期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丰富课程内容体系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巧妙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定理形象地呈现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以新课程标准为背景,阐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课堂教学效率水平的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育人体系的融合已经成为一项必然趋势。近几年来,线上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新型教育平台不断崛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 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务必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以新视野和新思路来应对新时期的教学工作,探索信息化教学路径,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形象化、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思维生成和能力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
高中数学知识与思维含量相对较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存在思维局限,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掌握重难点知识。尤其在几何、函数的知识的学习方面,这部分学生表现的尤为吃力。但是,倘若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上述模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图像或表格等具象的内容,帮助学生实现理解记忆,并循序渐进地形成数学思维。
(二)激发学生学科兴趣
数学学科知识本就具有晦涩难懂的特点,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更侧重学生的成绩进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倾向于要求学生记忆定理和公式,同时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整体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课堂参与情况相对较为被动。而倘若在这种模式下导入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或现代教学工具展开教学,为学生播放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的短片或音频,或许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全然不同的视角看待数学学科,并形成学科兴趣。
(三)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几乎完全依照教师的指导和牵引完成学习任务,自学资料停留在教材以及教辅材料,学习拓展空间相对较为狭窄。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网络上有海量的学习资源和优质课程供学生选择,教师完全可以在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展开自主学习,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实现知识的积累,锻炼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是广大教师立足于新课改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探索,同时也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僵化教学模式的一次挑战。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对海量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并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应用。
比如说,在为学生讲解难度系数相对较高的空间几何知识时,由于班级内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图形的立体结构,并要求学生近距离观察几何图形的空间变化情况,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辅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几何模型,从长远意义上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融合本就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其中所蕴含的创新理念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习题解析过程中,学生可能很难把握切入点,而教师也很难以一种所有人都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习题答疑。所以,面对一题多解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尝试搜索互联网资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展现不同的解题模式,为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实现高中知识的有效串联,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
(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广大师生应全然依赖网络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提升自己的资料整合能力以及信息判断能力,在海量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中取其精华。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班级内的具体学情,利用分层教学理念,为数学基础、数学思维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和习题资源,确保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尽快夯实基础、追赶进度;而基础良好的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冲击高水平的知识,这样才可以帮助班级内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大幅度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四)化抽象为具象
抽象性是高中数学的一项主要特征,同时也是令无数学生困扰的难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与学生共同分析经典题型,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在题海战术中磨练解题技巧,这种机械而死板的教学模式会僵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数学定理的理解,导致学生对于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认知存在局限,这一点将会在后期深层次的学习中展现出来。针对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拓展教学实施的信息量。具体来说,除去常规的多媒体教学之外,教师既可以借助设备导入高考真题,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构建与其成长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延伸,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现、建构的过程。以微积分的概念讲解为例,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借助信息技术对教材中所提出的场景进行模拟,引领学生在动态的思维变化过程中抽丝剥茧,加深对概念的印象,避免在后期出现概念模糊或者概念混淆的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率先突破思维局限、创新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直观的、动态的数学模型,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刺激学生产生数学学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李瑞久.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7):15.
[2]吴小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12):34.
[3]张海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8(02):35.
[4]商希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