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华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一小 564500
摘要: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水平课堂教学实践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确保学生能够吸收到正确的精神价值理念,从而更好的区分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好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
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思想品德
引言:中华文化存在着许多丰富的精神瑰宝,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财富能极大程度上满足小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教学需求。为了满足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活动的文化需求。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主动承担起优秀中华文化教学传播的责任。在实际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要合理地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多元化的传统文化能起到加深思想品德教学的文化内涵,采取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将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教学融合。
1.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致使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道德体系应运而生。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够,对不良思想体系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导致学生极易受到外来文化和腐朽思想的干扰,给学生精神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不能局限在课堂思想品德知识的讲解,更要结合传统文化优良的精神品质来提升思想品德课堂的文化深度,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生活学习中接触到的不同价值观。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文化特点,并合理地融入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道德发展体系。
2.传统文化与品德教学相融合的价值
由于传统文化包含大量积极健康的精神价值观,在实践教学中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播价值。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积极地将健康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各方面。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教学融合的方式来创造出深厚的文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处在积极健康的文化学习氛围中,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道德品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完整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传播健康的多元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合理分析教学环境中复杂的思想价值观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传统文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学习素质,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传统文化中值得终身学习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文化内涵,使教学实现辩证性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教学途径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教学环境,采取科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有机融合文化传统元素,使学生能够明确积极健康的文化传统对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文化内涵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1传统文化贴近实际思想品德教学课堂
教师要精准把握现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通过对学生实际教学活动参与表现情况,来设置传统文化的教学融合内容。只有确保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技术水平相匹配,才能够使学生合理地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学生能自主地站在文化执行者的角度去思考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例如教师在“生活里不能没有他们”思想品德教学中,合理地引入白居易的《卖炭翁》诗词。通过解读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恶劣工作环境,以及讲述“系向牛头充炭直”中富家子弟对穷苦百姓的剥削,讲述卖炭翁”回头叱车牵向北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明确劳苦工作者在艰难的工作环境下坚强的生活态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生话剧表演,诗词朗读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传递传统文化中对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诗词朗诵中理解平凡劳动者的艰辛和不易。同时教师在品德教学素材选取中交通警察,街道清洁工,农民和工厂工人等工作片段,让学生意识到每一种工作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并在教学中加以对相关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明白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性。
3.2配合多媒体技术来推动教学融合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了品德教学实践模式。实施教学活动脱离了传统品德教学基于课本的刻板平面性。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微课教学、短视频教学和3D投影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教学,让学生深层次体验传统文化与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融合教学场景,使思想品德教学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可持续化发展。例如在教学思想品德中“交通与生活方式”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微课教学和动画短视频和VR投影等教学手段,将传统交通手段和生活方式更加形象立体地展示出来。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展示出运输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趋势。教师可以将古代相关交通运输的文字和材料以动画和投影等可视化的信息技术展示出来,让学生认识到古今交通运输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学生能够从运输工具的速度、运输工具驱动方式和普及程度,认识到传统文化中人民勇于创作工具克服困难环境的钻研精神。例如教师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马车发展历程,指导学生理解马车在古代传统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多媒体技术认识的马车逐渐被机动车所替代的过程,认识到科学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必要性。
3.3历史故事渗透开展教学实践
传统文化思想品德的教学离不开教学案例的合理设置。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时,是要针对现阶段学生对教学案例的理解水平,创造出以历史故事为主的品德教学案例,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思想品德教学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文化与品德有机融合的自我思考能力。教师通过以历史形式渗透的方式来让学生自主反思传统文化中可贵的精神素质。例如在教学“我的角色和责任时”,教师可以讲述传统文化中人民英雄勇于抗争权贵,勇于奉献的事迹,向学生呈现出传统文化壮丽的发展长河。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孔子生平事例,指导学生从孔子教学和从政双向学习思路出发,让学生才了解到孔子儒学文化博大精深的,明确孔子学以致用、修身齐家的学习观念,以及学习孔子从政不顺却又不轻言放弃的奋斗精神。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谭嗣同、李大钊、司马迁和岳飞等民族英雄。通过创设历史性质的思想品德小话剧、辩论会和创立思政文化角落等,让学生明确民族英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学习民族斗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的奋斗意识。促进学生思想知识结构健康化和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思想品德教学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掌握文化在思想道德融合存在问题,采用科学的课堂融入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思想品德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2):68-69.
[2]王慧敏.试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结合[J].祖国,2019(02):229-230.
[3]佘锡茂.小学思想品德课融入传统文化的方式与价值探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4):143-144.
[4]刘明文.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 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