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婷婷
珠海科技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珠海 519040)
[摘 要]近年来,百香果“短、平、快”的产业特点使其成为贫困地区增收创产的首选“扶贫果”产业。为奋力夺取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基于精准扶贫的背景,本文以高州禾田村的百香果扶贫产业为例,深入分析其百香果的种销情况和存在问题,探析禾田村百香果产业采用的积极措施和取得的扶贫成效,总结其成功经验以为其他地区的百香果扶贫产业提供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百香果;助农脱贫
一、高州禾田村百香果产业发展现状
(一)禾田村百香果产业的社会背景
据广东省政府2017年数据显示,全省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13个省级重点扶贫特困县,12个山区贫困县。茂名高州作为珠海对口帮扶的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其市内就有39个贫困村。2017年初,为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经帮扶单位珠海市教育局和“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后,结合禾田村实际情况和特点,在市场调研和充分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高州禾田村大力推动和发展百香果种植产业,助力精准脱贫。
(二)禾田村百香果产业的种销情况
高州禾田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产出的百香果香甜可口,口碑极佳。在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当地农户的辛勤努力下,基地建成后第一年亩产量即达 3000 斤以上,亩产值达 10000 元以上,总计收入达一百万元左右,且随着电商的推动,越来越多人了解百香果。在2017年的居民水果蔬菜消费报告中,百香果被评为2017年度最畅销的新品种水果。可见百香果市场需求量正在日益扩大,市场仍有待开发,发展前景良好。在取得初步成果后,禾田村百香果基地即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随后,禾田村的百香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种植管理技术也进一步提升。然而由于地区偏远落后、销售方式和渠道的
单一等软硬性因素,百香果也难免存在滞产滞销情况。
二、高州禾田村百香果产业问题探析
(一)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受限
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基地建设初期,由于百香果为藤本攀缘作物,在前期搭建果园的规划场地、搭架搭棚、挖沟建渠、肥料灌溉等事宜上需要耗费巨额成本,另外,在动员农户加入农村合作社的宣传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再者,资金来源也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资金有限,资金周转困难,由此限制了百香果产业的正常发展。
(二)种植管理粗放,产量品质偏低
禾田村初期的百香果产量和质量并不算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农户缺乏百香果的种植经验和基地种植的规模较小。
一方面,种植和管理技术低。由于禾田村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以水稻、蚕桑、油茶为主,因此鲜有农户具有百香果的种植经验,种植技术也相对匮乏,导致初期的产量质量不高。另外,禾田村的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灌溉和排水系统不健全,导致百香果产量偏低。
另一方面,规模小和劳动力少。由于禾田村位于丘陵地区,耕地分布较为零散,又因禾田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本就不多,而初期加入农村合作社的农户较少,所以百香果基地所能收归使用的良田规模并不大,且存在缺乏劳动力的现象。
(三)销售方式传统,缺乏品牌效应
禾田村的百香果易出现滞销的原因,除了是因为地区偏远运输不便利,还有销售方式传统和缺乏品牌效应的缘故。
一方面,销售方式传统,渠道狭窄。禾田村主要以传统单一的线下销售为主,然而由于地处偏远,百香果的保鲜配送技术和运输成本为一大难题;另外,传统的百香果销售方式的缺点是销售面较狭窄,接触到的客户量较少,因此盈利较少。
另一方面,缺乏品牌效应。高州禾田村的百香果扶贫产业在初期未充分利用绿色健康的产品质量优势和政府指定的扶贫产业特点来打造区域性品牌,因此在百香果市场越来越红火的行情下,没有完全体现出禾田村百香果的“扶贫果”特色,缺乏相对的竞争力。
三、高州禾田村百香果产业扶贫措施
(一)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主要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农村合作社自筹一点、向相关企业融资一点”的办法。首先,扩大财政支持。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百香果扶贫产业的基础性研究投入,采用封闭运行,循环使用,滚动发展,按期收回的原则支持百香果产业发展[ 王晓燕,谢昭明.平塘县百香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20,45(01):62-64.]。其次,动员合作社自筹。百香果产业为禾田村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合作社成员以土地和少量资金入股,以此作为分红依据。再次,推进企业融资。禾田村百香果基地应扩大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搭建完善的扶贫生产链和销售链,以此吸引相关企业为百香果产业的发展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二)完善百香果发展模式
禾田村百香果产业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因地制宜地推行“种植基地+合作社+产学研基地+企业”四合一的百香果种植及销售发展模式,精准助力当地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自力更生,打通精准助农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在种植基地方面,健全软硬件基础设施,完善灌溉和排水系统,防范天灾虫害,减低种植管理风险;另外,建设多元化基地,同时种植火龙果和饲养鸡鸭草鱼,增加产品多样性,扩大收益。其次,在合作社方面,加大力气动员更多农户参与合作社,宣传百香果扶贫产业的益处,扩大基地规模,实现产品规模效益。再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积极与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例如禾田村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药学与食品科学学院进行长期的产学研合作,高校在选苗育苗、种植、管理等技术方面对农户进行培训,提高百香果的产量质量。最后,在企业方面,禾田村百香果基地积极与当地的水果销售龙头企业“森宝园”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搭建生产链,对百香果产品进行深加工,致力于打造区域性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合理搭建扶贫供应链
通过搭建百香果扶贫供应链、百香果深加工产品策划、精准扶贫项目实施、乡村振兴、农业种植规划指导和农业微电影传输等行为搭建扶贫链,切实的助农脱贫。
规划禾田村百香果产业的供应链为:基地推广、收集订单→农户收果→分拣入库→仓库打包→配送中心发货→基地二次推广销售。主要帮助农户将基地滞销的百香果通过“互联网 +”线上扶贫电商模式与线下水果展销模式结合的新型销售模式和供应链体系顺利推向市场,帮助农民止损增收。
四、高州禾田村百香果扶贫成效
(一)实现高州禾田村全员脱贫
发展百香果扶贫产业前,禾田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劳务输出和农作物种植,其生产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所种植的水稻、蚕桑、油茶等传统农作物,价格疲软,产量不高,缺乏主导产业带动,耕地分布零散,不成规模;2016年禾田村的建档立卡相对贫困户有56户147人,其中五保户10户11人(含1户孤儿户),低保户25户59人,贫困户29户77人,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29户108人。而在2017年开始发展百香果扶贫产业后,经过产业帮扶,带动增收,禾田村2016-2018年合计56户147人全部实现脱贫,2018年已脱贫户的“8有”指标均已100%达标,且2016-2018年无新增贫困户。
(二)稳固禾田村百香果销售市场
禾田村百香果扶贫产业不断发展成熟,形成了“种植基地+合作社+产学研基地+企业”四合一的百香果种植及销售发展模式,实现了百香果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的提高,保障了百香果产量和质量,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达到了绿色环保、低风险、高产出、高收入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的。同时,禾田村的百香果产业通过专业化和科学化种植,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整合利用了绿色优质百香果的特点和政府资源,成功打造了强势品牌形象,最终建立了“扶贫产业圈”里禾田村百香果产业的“扶贫果”形象,构建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圈,扩大了销售面和销售量,增强了品牌影响力,稳固了禾田村百香果销售市场。
(三)解决农户就业增收难题
禾田村百香果基地通过土地租金、入股分红、按劳分配等分配方式,助推村民脱贫增收,促进就业,实现精准脱贫。
在促进脱贫增收方面,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以入股、土地出租、“订单”生产、联户经营的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收。2018年基地实现全年收益157万元,分红每户增加2000元,禾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8.57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8元,较2017年提升28%;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6.2元,较2017年提升43.01%。
在促进就业方面,为了更快达到助农扶农脱贫的发展目标,禾田村百香果产业雇佣当地的贫困农户在基地负责日常管理、种植等方面的事务和产品宣传推广工作,在企业负责深加工百香果制作、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创造了共计300多个就业岗位,引导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比率达到百分之百。此外,百香果扶贫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增收的同时,还吸引在外的青壮年劳动力归来建设家乡,为乡村振兴助添活力。
(四)发挥百香果扶贫产业辐射作用
近年来,禾田村百香果扶贫产业取得的成就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南方日报、珠海特区报等新闻媒体都对其成就进行报道。基地还受邀参加了广东省农产品展销会,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
禾田村百香果扶贫产业在助农脱贫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在与当地扶贫办的共同努力下,一是推进禾田村28户危房户100%完成改造。二是协助宣传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和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政策,2017年秋季至2018年春季学年,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22人高中1人共23人在校生均已落实教育生活补助政策,无贫困户子女因贫辍学。三是协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政策,基地的产学研合作高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每年会派优秀师生(健康学院)下乡为村民义诊、摆摊免费咨询医学问题并宣传医疗救助政策。共协助147位贫困人口参与由政府全额资助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同时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四是资助建成乡村的水泥路、公园和村委办公楼,美化禾田村的村容村貌,为建设美丽乡村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燕,谢昭明.平塘县百香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20,45(01):62-64.
[2]黄雪,赵亚洲,张颖.精准扶贫视角下北流百香果种销经验探析[J].南方农业,2020,14(14):112-113.
[3]潘泓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以高州市实践为例[J].管理观察,2019(26):40-42.
[4]梁柱华. 广西平南县百香果产业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9.
[5]梁冬梅,杨旸,盛占武.海南百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果业信息,2019,36(06):28-31.
[6]许笛,刘欢.贵州平塘县百香果产业电商扶贫效果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6):110.
[7]杨雪慧.关于农村基层精准扶贫的思考——以广西北流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