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绪管理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刘艳晶
[导读] 人的情绪是会相互感染的,这也就是说明喜怒哀惧都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刘艳晶
       英华国际学校     天津市武清区    301700
       摘要:人的情绪是会相互感染的,这也就是说明喜怒哀惧都可能会传染给他人,我们更应该学会情绪的管理,尤其是青春期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
       关键词:青春期;情绪;情绪管理
       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研究人类情绪变化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与两位同事和志愿者故意做出六种面部表情,分别表示六种特别的情绪:惊讶,嫌恶,悲哀,愤怒,恐惧和欢乐。令人奇怪的是:当表演者表现出恐惧的表情时,其他观看的志愿者也都不由自主地进入恐惧状态——心跳加速,脸色苍白,体温下降;在模拟愤怒时,其他志愿者的血液流动速度也随之加快,体温上升,产生发泄愤怒的冲动……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应用了情绪感染。例如,练习武术时的呐喊声,不仅能恐吓对手,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因为喝喊模拟了一种振奋、昂扬的情绪。
        一.在初中道法课注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班主任。我深知的情绪和行为会传染到孩子们,而且会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的行为,表情,姿态都会影响到敏感的他们。作为教师更要善于自我调控情绪,教师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情绪饱满、乐观向上,就会让孩子学得有兴趣,愿意投入到课堂中来;而如果教师情绪低落,态度冷漠,则会导致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课堂秩序、效果也会陷入糟糕得境地,所以教师平时要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情绪管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分类
       根据情绪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学生情绪管理和课堂情绪管理。学生情绪管理是指学生能够对自己情绪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的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处于现阶段的学生由于对事物或自身错误的认知而引起的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学生情绪管理中可以起着一个指导或引导作用。在7年级教材当中介绍了情绪调节方法——意志控制法、合理发泄法、情绪升华法、尽情倾诉法等。这就是利用课本资源内容,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管理情绪。
三、课堂中的情绪管理
        (一)情绪的感染
       领导们在教师培训会上总会提醒教师们不要把自己的心事带进课堂,这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这无非又是在证实情绪的相互感染性。

在《情绪的管理》一节课教学中,课堂一开始,我在教室最后面用无线笔操作PPT,课件一开始播放的是一段视频,没有任何语言表达,都是在一节车厢里,一名乘客观看手机视频开始开怀大笑,而其他乘客接连地笑起来,不一会,教室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不咧着嘴在笑,我从教室后面慢慢走向前边,走的很慢,因为我要调节情绪,面部表情在走到教室前边的时候变得很严肃,几个看到我的孩子立刻失去了笑声,一脸茫然。慢慢的教室一片寂静。我对同学们说,“在我没有任何语言指令下,大家表现出来截然相反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情绪会随着表情,姿态,动作等进行表达,进而相互传染。”那假如我不及时走到教室前边,这节课会不会就一直笑下去了,很难说,但至少我们清楚了,情绪的相互感染,而且也需要必要的管理调节。
        (二)情绪的管理案例
       以下是我们课上与孩子们一起做的案例分析:“小光(化名)早晨兴高采烈地上学去,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收到了一份特别心仪的礼物。可是他到了学校,看到桌子上摆着昨天的考试卷,只考了50分,他郁闷极了,第一节课下课,同桌拿着他的试卷嘲笑他是笨蛋,小光忍无可忍,挥着拳头打过去。结果,小光受到了学校的记过处分。”很明显小光的情绪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由兴高采烈到郁闷、愤怒。可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种情绪发泄的不合理方式所带来的严重后。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们学会调节情绪是必然的。采用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比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这件事情过后,我在班级开玩笑的说:“老师经常在检查出来你们不完成作业或者作业做得很糟糕的时候,选择眺望远方并且打开音乐播放器。”孩子们笑了,这就是我们最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那么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我认为他们更需要掌握以下几种关键的调节情绪的方法:端正态度,提高挫折容忍力,培养高度的理智感。
       1.端正自己的态度
       情绪是一种态度体验,所以端正态度对智力活动来讲十分重要,以学习为例,如果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学习的意义,明白学习的价值,就会爱上学习,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反之,厌恶、逃避学习,就是对学习持消极态度,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就要做到开阔胸怀,容纳各种观点,客服偏激思想,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和意义。
       2.提高挫折容忍力
       挫折是指一个人在达成某种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无论何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不会事事顺心,更不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还需要承受失败的打击,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功,既不要因一时得意而骄傲自满,也不要因为暂时的失利而一蹶不振。要想办法尽快转移注意力,驱除由挫折引发的悲观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3.培养搞得的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们从某种认识或追求目标的需要出发,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以及科学探索和挖掘潜能的活动中,面对矛盾以及悬而未决的问题时,会产生怀疑、惊奇的情绪;当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或难以抉择时,会感觉烦闷、焦躁;而明白了某一道理,弄清了一个问题,则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这一切都属于理智感,对真理与科学的热爱,对谬误与偏见的鄙视,就是高度发展的理智感。当你怒火中烧时,不要随意发脾气,先沉默几分钟,用良好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凡事向积极的一面去想,即使再倒霉的事情也要退一步想。这比怨天尤人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刘艳晶(1990.08)汉族,女,本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