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银花
江西工程学院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及行业特点等指标,又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中小企业竞争激烈,若想取得长足进步,特别需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几乎涵盖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只有深刻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各种类型,才能在财务风险出现的第一时间准确而迅速的规避,从而最大限度的将损失减小至最低。根据企业财务投资方式,将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筹资风险。所谓筹资风险,就是指中小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和扩张发展阶段,筹资活动是必然的,而市场和中小企业发展又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而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要把握好市场发展的大方向,减小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财务风险。通过对投资行为的分析,得出中小企业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项目获利情况的风险;二是投资项目虽然没有亏损,但是获利太低,利润水平不足银行存款利率风险;三是投资利润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中小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谨慎考虑此三点来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就是指中小企业将成品或者结算资金转化为企业货币资金的风险。企业资金回收风险外部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关,内部与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高低相关。中小企业要有前瞻性,在配合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使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就是指中小企业在实现成果后对投资者的再分配而存在的风险。具体分析其风险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收益情况确认的风险;其次是对投资者对收益贡献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确认的风险。中小企业收益分配要保证公正公开,从而避免因内部矛盾引发的财务风险。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上述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
1.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严重缺乏风险意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管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可以说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大都不健全,没有建立完整的制度体系,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经验决策、主观决策,导致决策失误,形成财务风险。
3.投资决策缺乏预见性。
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不完全,对投资主体以及合作伙伴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与其投资直接相关的政策、法规、外部环境等缺乏认识,容易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转变经营理念,强化风险意识。一要转变经营理念。中小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建立一支作风好、懂管理、技术硬的决策者团队,充分利用企业决策团队的力量,增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在防范汇率风险的思路上必须坚持保值原则;要将金融风险与商品市场风险等同对待,建立规避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二要强化内部人员风险防范意识。除了中小企业决策者,整个企业员工也要增强企业的内部风险防范意识。要注意企业在各个经营运行阶段对风险的抵御意识,引导企业员工团结一致,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财务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也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拥有敏锐的嗅觉,可以躲避财务风险。对已进入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从下几方面来提高人员素质:一是创造尊重会计人才的会计文化,鼓励会计人员工作的职业化;二是健全中小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施企业内部考核制;三是夯实基础教育工作,培养开发会计人才,着眼于在职教育。
3.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建设。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会计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再是某个企业或某个行业的事情,而是所有产业链都要努力优化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培养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优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科学管控现金流、探索适合企业长久发展的融资模式、掌握商业运营新模式。
4.建立财务控制体系,完善督查机制。要建立财务控制体系,对企业的营运资金、存货、应收账款、成本费用等进行预算、控制、监督,及时反映给企业的管理人员,以便更好的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完善企业督查机制,对企业决策论证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企业财务运作、投资担保、经营效益、资产运营、利润和薪酬分配等重点问题及时进行审查,对已发生的问题或者查证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落实,用完善的企业督查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5.强化资金回收管理,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广大中小企业应当强化合同订单管理,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提高应收款周转速度。此外还要密切关注进口国政治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出口策略和方式,严格控制因出口带来的坏账风险,强化资金的回收管理水平。
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局限性,企业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只有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找出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隐患,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才能规避风险,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总之,分析与防范财务风险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锦聪.?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3期
2.中国会计师协会:《金融经济》,2013年第10期
3.张丹丹,李相林.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5(07)
4.刘永麟.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