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在农村中学的开发实施与考核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李瑜
[导读] 在农村初中教学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是重要内容之一
       李瑜
       重庆市丰都县仁沙镇初级中学校    408200
       摘要:在农村初中教学改革中,校本课程开发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些教育比较薄弱地区的课程改革当中,校本课程开发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式多种多样,这些开发方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交织进行的完整体系。随着改革实践的推进,新的校本开发方式还会不断涌现。  
       关键词: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式
       1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表现出校舍不足,实验设备及药品残缺不全,图书资料缺乏,教育教学活动设施不完全等。另一方面,农村有优于虽然城市的许多素材性资源,但这些“俯拾即来”的素材的开发由于物力、财力保等保障措施的不到位导致不能有效的开发,以上两个方面决定了农村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1.2教师专业知识滞后
       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高师历来以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这三门课的开设作为其“师范性”的特点,关于课程的知识在这三门中仅占极小的一部分,造成教师职前教育“营养不良”。另外,由于我国课程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研究-开发-推广”的模式,教师无需知道“教什么”,只考虑“怎样教”。农村中学在追求升学率的质量观驱使下,长期以来奉行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形成了对国家课程的依赖性,忠实地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同时,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广大农村中学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进修的机会,其科研水准差,科研能力低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一切使得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
       1.3评价基础薄弱
       校本课程评价是以学校为评价主体的自我评价。即主要以校内评价为主,要求学校建立能够反映内在质量和使用成效的比较科学而又合理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而农村学校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普遍重视外部评价,内部评价几乎被忽略。同时,广大教师由于专业知识的滞后,评价能力缺乏。这几方面的因素使学校很难建立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导致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缺乏有效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等功能。
       2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式
       2.1补充式
       所谓补充式,就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内容补充,使之更加丰满。我们应当在遵循国家课程,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目标的大前提下,结合地方特点,将学生的需要和爱好结合起来,把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本地需求结合起来,开发补充一些课程材料,突出地方教学特色。在农村的初级中学,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补充,是在国家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农村生活生成实际,以有效补充的形式出现。这种补充不仅不会喧宾夺主,扰乱教学秩序,反而是适应了课程教学,更加有助于国家课程目标的落实。比如在物理课程开发中,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农村实现中学,补充的内容是农村经常用到的一些字和词,文章是农村常用的应用文等,均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2.2改编式
       所谓改编式。是指保留国家课程的主题框架,对主要内容进行沿袭,仅仅改变其中的部门内容,把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内容添加进来。这样一来,国家的课程目标没有被改变,仅仅是加入补充了教师精心挑选和改变的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点和国家课程的结合,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符合本地学生,更有助于国家课程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城市化的倾向,例如在物理校本课程中,通过校本开发,把易于寻找的实务引入课堂,多实践,少说教,切实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培养了学生请思考、爱动脑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应用能力。
       2.3拓展式
       拓展性学习同样建立在切实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的,让学生扎实学好正规课程的理论知识。此外,还要围绕学生所学课程,为学生找一些补充性的知识和材料,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伸。这种拓展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拓展,一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

无论是哪种拓展方式,都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课内外知识,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物理教学中,围绕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水源分布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素材,利用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还在共同合作交流中,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技巧,这就是拓展式学习。
       3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3.1积极推行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的在职培训,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这种培训可以是长期的,如一年或一学期,也可以是短期的,如几周或几天;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性的,如课程编制、实施、评价,教学设计等等;可以是集体培训,也可以是自学总结;指导人员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专家学者。这对于农村中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又经济的培训方式,可以大大地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开阔视野,促进自身由“工匠型”向“研究型”转变,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同时,在学校管理层面上应努力倡导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增加学校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
       3.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要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在学校全面实施,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支撑,特别要加强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场地、设备、材料与药品等严重不足的问题,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3.3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和体系
       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提升课程的内在质量和使用成效,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评价理念,为切实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功能,必须将校本课程开发纳入上级行政部门的评价体系中并建立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当前由于体制原因,学校教育质量主要由外部评价,特别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决定。学校的生存,校长的任免以及教师的聘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评价。若上级部门的评价仍沿用原有标准,只注重统一考试的成绩,甚至以分数、升学率排名,那么学校就不得不进行“应试教育”,取得上级的“好”评价,当然就无心思和精力顾及校本课程开发,即使有时间,也不会重视这个与自身利益毫不相关的“校本课程”。因此,校本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条件。上级的评价体系应有此方面的评价项目,学校应有完善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促使教师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2.4成立课程开发小组,明确责任、目标、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初期,成立了由学校校长副校长组成的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统筹、保障、组织和评价工作。由学校教务主任、教科主任及个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课程研发及审定小组,负责教材的编写,教学目标的确定等具体工作,做到分工明确。同时组织动员有经验的教师积极为教材的开发设计协同配合,保障顺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主体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进行研究,开发过程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反复学习、调查研究,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及我校所处的地域特征,首对我校的校本课题开发进行了定位,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决定从自然界、社会、人文、科技、艺术、体育竞技等课程资源开展了以开发与研究。课程开发小组通过调查问卷,不断推理实践等方式明确了校本教材的地位,确定了校本教材的课程方向,并确定具体课程及其课程目标、指导思想,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出理论依据,在教材的编写、教学、评价、整合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当中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培训。
       结束语
       总之,于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有80%在农村,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水平从根本上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当前我国教育的诸多问 题也大都集中在农村,我们希望政府、专家、学者能给予农村 教育更多关注,立足农村,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的发展道路,不断促进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现农村教育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延虹.农村中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及建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2):5.
       [2]董志峰.农村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J].中华少年,2018(31):254.
       [3]焦婷.农村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辽宁教育,2018(01):5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