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慧
周口技师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本文中对职业素养与思政教育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概述,并就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思政教育完善职业素养培育的对策,希望可以为高职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其今后步入社会岗位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在今后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中缺一不可,职业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而通过思政教育可以进一步完善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职业素养与思政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职业素养是指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思想道德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而在这其中职业道德和知识技能又是其核内心容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是否能够高质量就业取决于其职业素质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思政教育是指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并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
职业素质培养和思政教育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技术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的基础,因此说这两者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缺一不可。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我国部分职业院校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学生在职业技能教育中的参与感较低,学校进行职业技能教育时也并不够系统化,且多是以理论知识的讲述为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并不多,所以职业技能也无法得到较快的提升。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中的部分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部分学生不诚信,具体表现在专业考试作弊、拖欠贷款等,也无法主动地投入到职业技能学习当中,对自身也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学习中态度不积极。如果不能针对现存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这部分学生在将来走入社会就业之后的前景十分堪忧。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道德方面问题以及缺乏职业规划,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普遍有待提升,教育培训系统不够完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
(一)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但大多数辅导员并不是专业老师也不具备思政教育的专业能力,因此无法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再加上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普遍不高,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所以教师并不能将职业素养和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二)教育培养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会和校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因此学生的实习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但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系统并不够完善,并没有将职业精神素养以及企业文化等渗透在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这就会对校企合作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也会导致大学生就业质量偏低的问题。
(三)没有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
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并没有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的落实下去,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师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培养目标,导致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难以提升,再加上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就业率,没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部分课程的开设只是为了能够使学生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没有进行培养目标的设置,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够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职业素养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提升。
四、以思政教育完善职业素养培育的对策
(一)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提升
高职院校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要将职业素养和思政教育引入到职业教学当中,使大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道德以及竞争能力。要开展展示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文明礼仪和沟通能力,并逐渐的提升自身的企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高职院校要定期开展党团知识教育、思政理论、课主题班会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并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企业院校和学生之间的融合发展,通过开展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活动、实践教学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
(二)对思政教育建设进行加强
首先,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辅导员能够通过对思政教育理念的习学以及企业文化内涵精神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以及职业素养,通过将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找出全新的思路,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能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其次,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难点内容,近年来各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思政教育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师一定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以便于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此外,还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社团活动或班级活动当中,已达到转变学生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三)对人才培养系统进行规范
高职院校一定要设置规范的人才培养系统,在日常教育中使学生能够对企业文化有所了解,并改变自身的职业态度,对企业的职业要求进行明确,通过将企业精神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以提升。
(四)对培养目标进行明确
一方面大学生一定要根据社会的职业需求以及自身的特长,选择科学合理的职业方向,教师要做好对其的引导工作,促使学生的目标能够更加明确。应将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大学生能够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责任感。而教师也要进行合理培养目标的设置,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专业技术进行认真的研究,并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这样在专业授课过程当中思路才能够更加明晰。
结语
总之,在职业素养视觉下,想要更好的进行思政教育的开展,教师就不断对自身水平进行提升,对教育理念进行转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职业目标进行明确,促使其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晏然. 基于职业素养视角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探讨[J]. 教师,2021(1):14-15.
[2]陈中兰,张元.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基于思政教育的视角[J]. 职业教育研究,2019(8):71-75.
[3]苏淼. 基于茶文化视角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