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独具高职特色的俄语专业课程结构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6期   作者:李维霞
[导读] 俄语是我国教育中的一门较重要的外语
李维霞
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
      摘要:俄语是我国教育中的一门较重要的外语,掌握俄语对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俄语课程的设置,从而使高职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俄语。
      关键词:高职;俄语专业;课程结构改革
      对高职院校俄语专业来说,它是高职教育领域的人文学科,不能套用普通高校的固有模式。然而,现有的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实用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构建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本文对构建高职特色的俄语专业课程结构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1、突出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要突出技能训练,这是职业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技能训练不过硬,学生不能掌握真本领,其就业竞争力就会降低。尽管技能训练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但现今社会彻底打破了过去那种“终身就业”或“一次就业定终身”的理念和模式。它使未来每个劳动者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固定的职业或岗位,而是一个需不断调整自己的技能结构,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另外,因市场经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在制约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重要的资源。所以,劳动者的职业素质高低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俄语专业教育应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的基础教育,即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此,在此课程设置中要科学、合理安排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程。
      2、以就业为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从当前高职教育的现实来看,生源质量的差异比其他类型的教育更突出,但高职教育的对象是未来社会在数量上占大多数的劳动生产力。高职教育的责任之一,是对这些学习基础差异较大的学习群体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具体体现在选修课中,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能力,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一精多能”课程方案。
      3、突出职业特点,科学安排职业课程。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针对某一特定的岗位群培养人才,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这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职业性特点决定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因此,根据社会与行业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职业教育课程,聘请企业和行业专业人员参与课程设置与教学是高职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也是最具特色的环节。
      二、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课程结构现状
      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应以行业和技术要求为导向,注重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紧密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着力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技能。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课程结构的建立正处于探索阶段,还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只不过是普通高等院校俄语专业课程结构的缩影,其表现是删减授课时数,调整、合并相关课程,压缩教学内容和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归纳起来可用“三大类、两模块”来形容。三大类是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两模块”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经调查统计,其课程结构中实践训练所占比重较小。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现有的课程结构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另外,未体现出职业特点。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尤为重视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培训。而现有课程结构只是单纯重视对学生进行俄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训,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也只是单纯的进行语言学习,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能力和技能培训的课程。没有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意义,而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另类”。


      三、构建高职特色俄语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思路
      1、知识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应达到:①生涯发展阶段需达到的文化水准;②奠定学习专业知识,获取继续学习和进修所必备基础知识的基础。其基本内涵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需具备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包括基础知识,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即俄语语言、俄罗斯文化等知识;职业知识,即社交(外)礼仪、职业规范等知识。
      2、能力课程。这类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获得以职业技能和知识为核心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应具有相通性和可转换性。对于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学生来说,其关键能力大体应包含以下方面:①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②应变与沟通能力;③合作与创新能力;④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⑤协调与组织能力。此类课程可包括俄语口译、听力、模拟谈判、就业能力训练等。
      3、技能课程。这类课程实践性强,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与专业和职业有关的各种实践技能、技巧,尽可能缩短其就业后的适应期,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也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同之处。
      4、综合实习实训。实训课程一方面要与专业、职业课程密切结合,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基本技能的训练水平、心智与操作技能等问题来开展。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在真实职业环境中进行强化训练进而形成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检验手段。
      ①校内外同时进行,交叉训练。对于高职院校俄语专业生来说,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训对提高职业能力作用很大。因此,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是社会上真实职业环境的模拟仿真再现。基地中可设置多个不同功能的实训区间,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在此训练相应的能力或技能。使学生在职业氛围中训练语言,在训练语言中了解职业知识。校外实训基地即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公司、旅行社等用人单位。学校为其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和条件。学生通过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反复、交叉训练,可提高专业、职业技能熟练性,实现毕业生技能与岗位要求零距离。
      ②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语言包含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内容,既是交流工具,又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知识体系,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分出理论阶段与实训阶段。必须坚持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分散训练即利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在校内进行。课堂教学一般指那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听力、口语,还可增加口译、笔译等课程,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突出职业性,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集中训练是利用正常学期教学中的一段时间和毕业实习集中进行各种与专业和职业有关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能力会得到巩固和提高。
      ③合理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教学。要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就必须让其坚持每天练习。而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假期较长的现实给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假期自觉学习,那么长假无疑是一次“知识洗脑”即产生暂时性遗忘,需花费相当一段时间来恢复记忆。这样既浪费时间、精力和教学资源,还影响教学效果。由此,高职院校俄语专业应合理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教学,尽量降低负面影响。如到校外实习基地实训等方式,强迫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及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为其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松紧有度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其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还可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惰性,有效巩固和强化学生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鑫.高职院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01).
[2]宿俊巍.构建独具高职特色的俄语专业课程结构[J].中国俄语教学,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