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林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陆集学校, 安徽 六安 237000
摘 要:本文通过逻辑分析法、领导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别山乡村学校学生体质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大别山乡村学校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指标的分析,指出大别山乡村学校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体质状况呈现下降的趋势,以研究结论为基础,从学校、社会等四个层面分析影响大别山乡村学校学生体质状况的因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增强大别山乡村学校学生的体质状况提供研究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大别山乡村学校,体质状况,学生
引 言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水平不仅关系到我国人才质量的培养,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于国家而言,青少年强健的体格、健康的身心、坚强的意志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要不断的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整个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于个人而言,我国学生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需要帮助学生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将以体质的概念出发,将概念进行拆分来作为研究的三个维度,即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这三个指标一定程度上更能说明特定对象的体质的全貌。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大别山乡村学校男生和女生进行体质测试,七年级男生90人、女生85人;八年级男生95人、女生90人;九年级男生100人、女生95人进行体质测试。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数据库的资料收集,对国内研究中学体质的相关理论成果和实验研究进行整理归纳,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2)领导访谈法。 以大别山乡村学校体质问题为基础,对学校校长、授课体育教师及班主任进行访谈,了解日常的表现形态,并寻求影响大别山乡村学校学生体质状况的因素及探讨提高学校学生体质的方法策略。(3)逻辑分析法。将所获得调查资料、数据以及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后,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分析与综合。(4)数理统计法统一用Word中文版写作,用电子版对学生的体重、身高、肺活量体重指数进行统计比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身体形态指标。身体形态是身体生长发育过程的外部形状特征。身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不断的、长久的、存在个体差异的逐渐成熟的过程。大别山乡村学校超重及肥胖现象主要以男同学为主,平时不注意健康饮食,不注意均衡营养,又不爱好运动,从而导致身体形态方面出现超重肥胖现象。
.png)
由表2可以看出,大别山乡村学校初一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分别是2886ml、2033ml,初二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分别是3225ml、2503ml,初三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分别是3837ml、3024。因此,可以看出肺活量因年龄有所增长,体重也有所增长,这一点比较符合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说明体育活动对人体生长发育、心肺功能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
3.身体素质指标
个人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评价其体质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等。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有很多,本研究选取了1000米(男)、800米(女)、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坐位体前屈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png)
由表3和表4对大别山乡村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得知:50米成绩总体不理想,但男女之间比较差异较大。男生与女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侧面说明在短时爆发力项目测试中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女生的腰腹部力量有显著性提高,而耐力素质却显著性下降,其他素质皆无显著变化。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都有所增长,说明中学生的体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三、影响中学体质的因素
1.学校层面。从学校这个层面来看,主要的原因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不重视、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文化课业负担过重、开设体育活动项目过少、体育课内容、方法及手段枯燥无味等问,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乡村学校学生体质状况。
2.家庭层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指导老师。家长的体育观念、体育认识和体育行为对学生体育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不起带头作用是影响孩子对体育热情的主要因素;中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访谈学生家长中,家长认为首先要搞好学习,其次再进行体育锻炼,所以对于学生在健身锻炼方面经济投入的比例较少,由于家庭因素,大多学生没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和积极性。
3.个人方面。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低年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许多学生只知道文化课学习,不懂得健身方法。目前,虽然体育作为中考科目,但是学生为了中考成绩,九年级学生进行枯燥无味的单项训练,他们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为体育只不过是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可学的。
四、建议
1.学校方面。加大体育经费与体育设备器材的供应,保证学生有足够体育运动的器材与场地;学校领导及部门应加强对学生良好体育行为与身体健康习惯养成,转变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培养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理念,指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行为习惯。在课余体育活动中采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和手段,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作用,进而达到发展身体机能的作用。
2.家庭方面。在家庭中,家长应重视对体育认识与态度程度,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思想和观念上提高重视。把握好工作其余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并指导及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从而促进孩子身体机能发展,最后还要正确把握对孩子的关爱度。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努力做好榜样作用,增加对孩子健康方面的投入,配合学校教育,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3.个人方面
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社会、学校与家庭三方面主要是引导及辅助作用,最主要的还是学生本身的态度。首先学生要提高自我健康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认识和习惯,追求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其次培养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有一专特长,为以后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做铺垫。同时杜绝沉溺于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最后,学生要合理膳食,杜绝偏食、挑食和暴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为增强自身的健康体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于道中.体质健康概念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 [2] 潘其东.广东省部分高中生体质状况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