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尊萍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中枢街道第四幼儿园 564500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充分融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传递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成长发育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于传统文化传授与启蒙教育的整体力度,能够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对于相关传统文化的掌握了解程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学前教育;融合课程
引言:本文主要从教师、学校教育、家庭、社会实践教育以及教学环境创设等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就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融合课程的实际实施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思考。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幼儿园以及幼儿教育者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从幼儿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优秀的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具备完善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准确掌握幼儿的整体发展规律,并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就现阶段绝大多数幼儿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其在进行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并不能对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行有效提升,其对于在进行学前教育时融合传统文化的意义不够明确,导致在开展相关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将传统文化合理运用,导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想要有效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以及对于国家民族命运关注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相关幼儿园可以采用定期或是不定期矩形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幼儿教师传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增强幼儿教师向幼儿传输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除此之外,相关教师亦可以通过跨学校、跨地域甚至是跨国际的方式进行不断交流探讨,吸收不同学校、地域、国家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教学方法以及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学前教育相融合课程的讲授效率。
二、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
1.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生活健康教育进行融合
生活健康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充分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生活习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于相关传统文化的掌握了解程度,从而大大提高幼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因此相关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幼儿园教学广阔性的特点,在开展日常生活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对幼儿进行不断的熏陶。从时间角度进行分析,相关教师可以在饭前或是午睡前后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例如借助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以及故事,帮助学生掌握古时候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规范幼儿心理发展。从空间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运用壁画模块,引导学生绘画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在欣赏中华传统艺术的同时,规范自身行为。
2.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术绘画活动进行融合
美术绘画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教育模式,其能够通过点、线以及面等不同的美术语言激发学生视觉形象,帮助幼儿积极表达自己思想。美术绘画活动作为学前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素质培养教育,进行高效的美术绘画教育你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开展美术绘画活动时其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而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绘画练习提高幼儿整体观、审美、创造能力。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术绘画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帮助幼儿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对于相关传统文化的了解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在开展相关美术绘画活动时,便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应传统美术文化(包括:水墨画或是民族风情浓郁的绘画种类等等)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练习、欣赏的同时,充分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的角度进行而分析
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延伸部分,两者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相关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课程前,相关幼儿园教师可以向学生的家长进行传统文化传授工作,例如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讲座以及交流会等等,从家庭教育入手,将家庭教育变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以此为基础,教师在向幼儿讲授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后,家长亦可以根据自己孩子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巩固提升教育,进一步对幼儿的良好品德素质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除此之外,社会实践活动也不能忽略,开展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还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交际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中,能够帮助幼儿在参与相关社会活动的同时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例如,教师在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时,便可以以剪纸这一传统文化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剪纸的相关内容,并亲自动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剪纸这一传统文化的具体形式,领略剪纸文化的魅力,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额学习热情。
四、从教学环境的创设工作角度进行分析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环境的创设工作对于学前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课程的顺利开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环境作为极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创设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稳定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工作主要是指在视线所及的氛围内融入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提高传统文化特色,例如,结合教室实际情况,在相关位置放置中国结、文房四宝以及民族乐器等等,在教学走廊的墙壁中张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字画以及照片等等,让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活动区内都能领略不同的传统文化魅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幼儿的精神意识领域进行科学的环境创设工作,例如创建人人平等、尊老爱幼以及勤俭节约等不同的传统文化氛围,帮助幼儿在意识以及记忆方面充分接受关爱、理解以及尊重等健康心理要素,为幼儿日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弘扬、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将学前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充分融合,能够帮助幼儿在掌握相关生活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认识程度,为日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相关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前教育的特殊优势,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姗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21(12):87-89.
[2]李琳.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美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1(03):116-117.
[3]何永贤,金香花.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之策略探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2):135-140+144.
[4]田青. 现代学前教育融合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实践策略[A]. 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