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燕
延安实验小学 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根本,课后习题则是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对课后习题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正视课后习题对小学语文的促进作用,有目的地开展课后习题教学。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课后习题;教学策略
引言
一、课后习题的分类和用途
1、朗读题,指导朗读方法
朗读题是小学语文课后习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圣诞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打动人心的地方。课后练习题为:“课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老师就安排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问答题,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课后习题来说,问答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后问答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们主动参加到学习中去。比如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课后习题是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通过提问,同学们会发挥自己的想象,思考秋天什么东西还会变的不一样。这样学生们会通过问答题开始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3、实践题,联系生活实际
课后练习十分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生活情境的设计,练习题题材时常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常采用边学边做边研究的方法,文本与课后问题相结合,将课后问题在文本中解决、渗透、提升,使文本和课后问题有效地整合,避免了教师空洞说教和“讲”与“练”脱节的现象。 例如,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一文的课后练习题,就要求学生能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让他们用上课文学到的方法,采用拟人、想象把昆虫的世界展示出来。
4、小练笔,优化教学过程
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结构、表达方式为学习材料,将课文学习与写作表达训练有机融合的一种微型写作表达训练。读写一体化、呈现方式情境化、能力要求梯度化,是统编教材课后小练笔编排的特点。缺关联、量次不足、缺乏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是值得商榷的地方。通过组构序列,依序练笔;循环往复,反复训练;变换化用,仿创练笔,可以优化小练笔,提高小练笔的质量。
5、积累运用题,加强语用训练
积累运用题是编者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针对选文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运用好课后习题,将使语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习题积累运用题的运用,我们要做到“吃透”、“读懂”,要仔细揣摩与编者进行一次深度对话。要时刻“吃透学生”、“激发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二、课后习题是教学凭借
1、凭借课后习题落实教学目标
目标是所有学习活动的起点和起点。为了得到好的教训,目标必须明确。辅导主题如何为教学设定明确的目标?以“四季之美”为例。下午讲座的第一个主题是:“反复阅读课文,体验四季的魅力味道。“本课题的目的是参考课文,让学生们在第一课中阅读各种变体,体会作者的审美和浪漫特色。教学后的第二个问题是:“阅读以下句子,联系上下文,体验动态描述。“本课题的目标是如何写课文。所以在第二课中,学生们要学习美学的文字、页面形象、通过使用关键词来教导学生每个季节的独特美,动态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增长点。
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注重文字,还要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还要注重培训后各个主题的价值观,准确掌握每个练习的重要性和要求,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明确了培训材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目标不仅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符合语言学的特点,语言要素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2、凭借课后习题确定重难点
课后习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语文课后习题都是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习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课后习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者对习题的选择。在选题时教师首先要根据自己教学情况确定选题依据,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在选择习题时出现“偏、怪、难”题;其次,选题一定要在对自己学生实际情况有深刻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弱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这样选题才能有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凭借课后习题梳理文章脉落
课后习题的属性主要体现在“课后”两字上。进一步来说,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新编教材还是老教材,它们设置课后习题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帮助,用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对学生来说,课后练习,具有趁热打铁的性质。在学习《穷人》这篇小说时,许多学生可能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缺少关注。因为心理活动部分太多,而人物对话太少,所以他们在阅读和学习课文时,都会忽略这两部分。但是,在教材上,课文后面的课后习题3就是要求学生“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描写,看看这些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如果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缺少关注,在课后练习中,会再次阅读课文,分析相关的内容,从而了解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仁慈之心,对两人仁慈、善良的品质有更深的了解。这样的课后习题和课后练习,可以更好的梳理文章脉络,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有更更多的收获。
4、凭借课后习题落实一课一得
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对语文要素充分凸显,为我们解决了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在统编教材时课后习题要做到聚焦语文要素,让学生一课一得。崔峦教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的课后习题给出了几个描写声音的词语,学生在对“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这样生动的句子有了自己的感受后读起来就很到位了,甚至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读出了轻柔的感觉。学生也间接习得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联系生活、感受画面的朗读技巧,做到一课一得。
5、凭借课后习题设计教学过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正视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的真正价值,充分利用课后习题的资源让学生们更有效的预习本课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例如,在学习《棉花姑娘》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整个课文内容,精心设计课后习题,提出:“课文讲述了棉花姑娘的什么事情,棉花姑娘在干什么?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都对棉花姑娘说了什么?”这样的课后习题设计,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的科学常识,落实语文要素。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后习题不仅为教师备课指明了方向,同时课后习题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后习题对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其次,深入挖掘和利用习题资源来提升教学质量;最后,注重引发学生主动探究课后习题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洪玲玲.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特点及教学价值[J].华夏教师,2019(34):68-69.
[2]张艳春.浅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的功能与用法[J].内蒙古教育,2019(26):89-91.
[3]刘欣.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使用[J].教育观察,2019,8(2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