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巧
广东省雷州市职业高级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524200
摘要:在大数据化时代,社会对当代人才的要求愈来愈严格,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日益暴露。立足新课标及广东高职高考准则,将核心素养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已显得尤为关键。鉴于此,本文围绕高职语文教学,积极分析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如何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高考语文备考课堂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助力中职语文教学质量蒸蒸日上,希望所有种中职考生都能考出如意成绩。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有效构建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迅速发展,中职教育在当代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提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已成为当代中职学校推动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所以,广大语文教育者应积极转变语文教育观念,用于创新语文教学手段,以此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品质。
一、核心素养与中职语文间的联系
中职语文与核心素养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且共同进步。中职语文是至关重要的人文学科,高度重视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站在这个层次看问题,中职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根基,只有将语文学科学好、学透,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点铺好路。通过学习中职语文,可令学生真切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其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促使其能真正汲取我国文化的精粹[1]。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由年轻一代加以传承,而语文课程恰好就是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现存问题
(一)相关认知过于浅显,语文课程地位偏低
在中职学校内,诸多师生均认为这只是一门学习语言内容的学科。纵观中职课程体系,语文被视为公共课,在教学中并未得到师生的重视。相比其他专业技能课,语文看似不会对学生学习专业内容起到“大作用”,所以学生常常敷衍地学习语文内容。殊不知,在高职高考考试中,语文考试的作用及分数比例不容小觑。此外,由于教师重视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低,致使语文学科教学在众多学科间“夹缝生存”。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语文实践训练不足
伴随时代日益进步,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但传统教学方式却始终未被彻底摒弃。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仍止步于形式,教师普遍照本宣科的讲解教程,学生关于语文的理解与学习也仅仅体现在表层分析之上。并没有针对中职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实训方案,长时间采取无趣的教学方式,完全无法真正诱发学生探索语文内容的热情,导致其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不对高职高考语文学习抱有期待。此外,众多中职学校为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普遍压榨语文基础教学时间,致使学生缺少时间参与语文实践训练活动。
(三)学科关联性偏弱,评价模式相对僵化
中职语文学科既具有人文性特点,又具有独立性特点,其在其他学科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下,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语文。但不可否认,现有的语文学科教学,依旧缺少“深度”,未曾与其他学科真正关联在一起,并且教学评价极其刻板[2]。
(四)教学形式单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各种高科技设备及新教学手段频频涌现,为当代教学领域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这种现代技术并为有效融入与语文教学课程中。此外,如“慕课”“大数据”“数字化技术”等并未得到充分运用。由于学校现代化信息教学平台不完善,对各种学习资源的应用显然不充分,致使学校信息化建设极度迟缓。
另外,语文课程受到制约,致使核心素养很难渗透于中职语文课程中,不利于全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中职语文课堂的对策
(一)改变教育理念,培育人文底蕴
首先,应增加学生人文积淀,这就需要相关语文教师精心选取语文教材及课堂教学内容,合理编排语文课程,并增加有关人文领域的知识,促使学生深入接触人文知识、人文成果,以此帮助学生丰富人文知识体系。其次,中职语文教师要善于提高学生人文情怀。所谓的人文情怀,主要就是指“以人为本”的根本意识,侧重关注人的发展与生存。注重学生德育发展,并通过强化人文情怀等形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融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受语文价值,真正提高人文情怀。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审美情趣,促使学生深入感知语文艺术的多元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综合能力。
(二)利用现代手段,增强教学实效
伴随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日益凸显优越性。然而,在应用这些高科技教学手段时,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既要适度,也要合理。在中职学校,语文科占比并不大,应用多媒体资源教学的机会本身就偏少,要求相关教师在语文备课阶段要经历心挑选备课内容,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最优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语文教材中遇到很抽象的概念,以及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理论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收集有关广东高职高考的历年试卷内容,带领学生分析语文答题难点、疑点,致力在视听优势、交互优势作用下,促进学生全面钻研语文教材内容,累积更多语文知识,为日后考试奠定基础。[3]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仅仅发挥教学辅助作用,教师并非是简单的操作者,而是关键的引导者、促进者。在日常工作之余,教师应积极收集相关资源,下载网络资源,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与方式打造优质课件,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全面发挥现代教育在中职语文备考广东高职高考中的作用。
(三)适应时代趋势,增强创新能力
伴随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广东高职高考考点格外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在人才市场中,创新意识与能力也显得极其关键。换言之,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且乐于终身学习之人才能持久保留竞争力,才能在千篇一律的答题潮流中脱颖而出。目前,中职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扎实语文基本功,还要培育学生创新能力,进而真正提升语文学习品质。首先,中职院校应善于运用“研究性”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在于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计划时,教师应格外关注学生对现有语文知识掌握状况,灵活应用各种启迪方式,令学生对语文知识保持“新鲜感”,促进学生形成“研究性”思维[4]。同时,语文教师应积极摒弃传统式教学方法,不再只是满足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善于关注学生思考与创造最佳的语文学习方式,敢于针对语文问题提出质疑,围绕具体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最终解决语文学习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其次,语文教师还应善于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用数字化技术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以此改善中职语文教学的“低效”现象。为此,语文教师应采用“情景探究法”“质疑法”“角色扮演法”等熏染学生,促使学生思维不受任何制约,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动性,诱发学生求知欲,切实达到素质教育要求,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再生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为当代社会培养人才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在具体备考高职高考时,教师应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紧紧追随职业院校考试趋势,全面迎合时代变革趋势,积极培养学生人文底蕴,从而提高高职学生核心素养,为其日后升学、就业与发展奠定坚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艳.试论构建高职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183-184.
[2]仲晓萍.构建高职院校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知识文库,2019(08):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