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章经理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章经理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魁园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着重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希望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性;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采用合作小组的形式就某问题展开探究,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倾听他人看法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时除了要深刻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现笔者结合自身应用小学合作学习的经验,就如何更好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教学能改变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也能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利用他们实现学科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师应该关注到小组合作的各项内容,要用科学的观点对小组合作进行指导,这样能强化学科教育的育人效果[2]。数学教师要想提升合作教学的效果,就需要积极解决小组分化不科学的问题,让合作学习能在课程教育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优化小组结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针对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数学教师应该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如何对学生开展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认知课程知识。小组合作需要保障小组划分的科学性,这样能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的合理性,从而强化最终的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要依照学生体现的学科基础和兴趣爱好科学划分学习小组,进一步优化小组成员的结构,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知识探索以及运用中。数学教师也应该保障小组人数的科学性,以四到六人最为合适,可以让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性。这样能保障小组合作顺利开展的科学性,也可以让班级学生投入到课程知识探索中,增加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
        二、学习数学内容重难点
        所谓的重难点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的重难点,就是学生想要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既然学生们自主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那么我们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影响,进而达到共同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例如《实际问题与方程》,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列出ax=b的方程解答比较容易的问题,能够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不习惯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们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具备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这道例题:一次体检过程中,小明的身高是1.49米,他说自己比去年长高了8cm,请问,小明去年的身高是多少?小组合作中,每一个学生要先自主作答,学生们会根据题目列出竖式1.49-0.08=1.41(米),然后答小明去年的身高为1.41米。学生们在列方程式时,需要明白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小明去年的身高+8cm=现在的身高1.49米,很显然,只有一个数量是未知的,那么就设这个数量为x,然后展开计算。小组合作中,当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清晰地讲述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他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和探讨。这样,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就会被小组学生的群体智慧所突破。
        三、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源自生产实践的学科,很多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都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最直观的体现。而且数学实践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展开测量活动。如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选择测量对象、有的负责运用测量工具展开实际的测量工作、有的负责记录测量数据、有的负责验证测量数据。测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厘米和米的数据读取,还学会了测量工具的运用,更构建了厘米和米的直观感知。而且测量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还如角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运用硬直条、钉子或者其他工具,制作活动角。角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理解角的各部分组成,还会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感知,更会直观认知不同大小的角。
        四、培养小组合作技能
        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的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认真解释,要尽可能的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原来看法中的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地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再恰当的地方,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的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要举行辨论赛,有的同学很喜欢,也显得很激动,往往没等其他同学回答完,就迫不及待地私下叽叽咕咕,害得课堂纪律不好,只知道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清楚别人的观点,更不知道自己存在的缺陷。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是新课标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我们教师要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运用小组合作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来帮助学生探讨数学规律,来帮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让学生在形成合作学习能力的同时,形成较高的数学能力,让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邵秋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數学学习与研究,2018(18):88.
        [2]彭敏.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