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童心---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趣味性教学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黄淑华
[导读] 新时代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
        黄淑华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横口学校     
        摘要:新时代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在美育教育中,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素质。要想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必须寻找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锻炼其音乐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趣味性教学
        
        音乐作为人们表达情绪的一种工具,成为现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音乐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感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时,要利用生活中的节奏或是以做游戏的方式,使整个音乐课堂都能充满活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能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最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音乐细胞,以下就是本文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中趣味性的研究与分析。
        一、创作配乐乐趣多
        挖掘生活中的小乐器,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为了丰富幼儿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让幼儿寻找身边的一些物品作乐器,如玻璃瓶、牙杯、碗、调羹、筷子、易拉罐等,在区域活动好听的声音中,把各种各样的“乐器”集在一起,让他们挑选。他们试试这个,又敲敲那个,寻找一种最佳的表演方法,在为歌曲《铃儿响叮当》伴奏时,孩子们有的用调羹敲碗,有的用两个易拉罐对敲,有的用筷子敲击玻璃杯,有的用筷子敲着凳子……小乐手们敲着自己设计的小乐器,摇头晃脑地唱,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在音乐教学中,将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技能运用于乐器演奏的实践中,以丰富音乐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完美的音乐形象再现中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这个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克服音乐区单调的形式,通过在玩中感受富有变化的节奏和音色,可以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锻炼其音乐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 结合生活声音展开模仿教学
        音乐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音乐最早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生活,人们希望用一种形式来表达其自身的情绪,释放生活中的音乐,人们开始大声说话,并在说话中添加一些节奏,从而音乐就逐渐地形成了。幼儿因其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多还处于初级阶段,正是培养艺术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一定要注意培养幼儿的音乐细胞,从而使其能够用音乐表达自身的情绪。如何让幼儿可以热爱音乐,并且利用音乐教育向幼儿普及知识,从而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的信心,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幼儿园教育注重的是趣味性教学,音乐教学也是一样的。因为音乐本身的特点,其是有节奏的,并且因为幼儿音乐的歌词大多数描写的事物都是相对简单的生活经验,是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识的,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教学特点,让幼儿理解音乐歌词。幼儿音乐歌词内容一般都是幼儿所经历过的,但是因为其年龄小还没有完全学会,所以教师可以在唱歌的过程中编排一些合适的动作。
        例如常见的《刷牙歌》,教刷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针对幼儿还是相对困难的,要慢慢培养幼儿掌握,因此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编排相应的动作,幼儿根据歌词记住动作,从而学会该如何刷牙。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其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正处于一个对周围事物极度好奇的阶段,教师的舞蹈动作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欢快的音乐会刺激幼儿的脑细胞,使其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进而使幼儿在学会音乐的同时记住与其相对应的动作。这种教学方式符合现今幼儿教学的要求,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三、善于与学生互动交流
        语言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在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中,若是想要更好的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受到音乐活动中的趣味,教师就应该善用形象化的语言,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开启幼儿的情感共鸣,因此“趣”在互动交流中,是笔者在幼儿音乐活动做出的一种经验总结,而具体的互动交流方式则包括以下两种。
        (一)你问我答酿情趣,幼儿具有好奇的天性,他们愿意更多去探索世界,因此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幼儿这种天性出发,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带领幼儿进行思考,如在学习《长又长》这首儿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如“谁的鼻子长又长”“谁的耳朵长又长”“谁的脖子长又长”,通过这样的趣味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然后带领幼儿在歌曲中一探究竟,这种的音乐活动教学方式,可以在好奇心的带领下,促使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激发[2]。
        (二)交流讨论增添情趣,不同的幼儿由于不同的养成方式,也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差异特点,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他们理解音乐的方式,感知音乐的情趣也各有不同,因此在面对同一首歌曲时,不同的幼儿在歌曲的唱法处理上和理解感受上也是完全不同的,而面对这种差异,教师尊重认可幼儿差异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幼儿,大胆的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这种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教学方式,无疑是可以增添活动情趣的,同时幼儿在互动交流中,也可以对歌曲有更深的感触,从而得到更好的音乐进步成长。
        四、利用集体配合的游戏
        音乐游戏是音乐指导下的游戏,它把音乐和动作合在一起,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唱歌、舞蹈和欣赏音乐。这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形式。例如,大班音乐研讨活动---《节奏的传递》,在这一活动中,找幼儿比较熟悉,而且节奏感也比较强的一首乐曲《铃儿响叮当》,第一课时让幼儿探讨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节拍的方法。除了手之外,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打节奏呢?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各种方法(如:打响舌头、拍肩、跺脚、拍腿、叉腰、踏脚、摇动、点头、打响手指头等),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练习并感知 4/4 拍的节奏型《铃儿响叮当》的音乐。接着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利用物体(发光球)按节拍来进行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用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感。如:幼儿面向圆心围成圆圈盘腿而坐,发光球放在前面的地上,幼儿按“强拍拿,弱拍放在左侧同伴的面前”的规定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进行传递,要求节奏感和整体的协调性非常高。还可以用同样的规则设计不同的个体或两两、集体间的合作传递。
        总之,近些年社会中对于幼儿教育越发重视,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可以为幼儿的健康审美情趣培养提供保障,这无疑是有助于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发展的,而兴趣是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的必备因素,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必须要保障音乐活动教学中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晴妍.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趣味性教学[J].学周刊,2019(18):169.
        [2]陶丽娟.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充满趣味性的实施方法[J].艺术评鉴,2018(1):113-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