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玲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横口学校
摘要:“游戏”是幼儿内心活动的自由体现,游戏也是幼儿心灵活动的产物,既纯洁也神圣。游戏也是幼儿释放过多精力的一种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思绪是放松的,心情是愉快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们也视它为最严肃的工作,为了寻求最大快乐,他们也总是乐此不疲地自愿参加其中。在幼儿阶段开展游戏教学能为他们今后真正步入社会奠定好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儿童观,要充分发挥出游戏对幼儿成长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运用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游戏教育可以很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本着为了幼儿们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幼教观念,从而探索出新的、富有活力的,又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幼儿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游戏的愉快性是游戏的本质所在,幼儿教师要真正地把游戏看作幼儿发展的活动,不要把游戏仅仅作为吸引孩子的“噱头”。本文就对幼儿教育中游戏应用的策略做了简要阐述。
一、营造课堂游戏氛围
在新时代的课堂教学中,讲究课堂气氛与氛围的营造,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放下学习的负担,更好地学习。幼儿教育也是一样,尽管由于幼儿的天性和学习需要,在课堂中融入了各种游戏,但如果教师的使用方法不得当,教学方法还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使游戏程式化、步骤化、任务化,再好玩、有趣的游戏都会失去其趣味性,使幼儿感受不到游戏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为了使游戏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融入游戏的同时,要想办法结合幼儿学习和教育的需要,以游戏音乐背景、图片和图画展示、一些相关的游戏规则、游戏活动的目的介绍等,为幼儿营造和谐、民主、积极、宽松的氛围。先把幼儿吸引进来,才能使幼儿参与其中,并通过游戏、学习,获得相应的知识,增长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启发幼儿的智慧,增长幼儿的见识,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成长。当然,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他们讲游戏的来历、作用及有趣性,如老鹰捉小鸡、手口一致数数、用卡片说话、原地拍球,等等,增强幼儿的目的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游戏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二、合理开展角色游戏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选择角色游戏,使角色游戏既可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某一天幼儿需要进行体检,在体检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孩子们,刚才大家进行了身体检查,相比大家都对身体检查过程有着一定的兴趣,不如大家一起进行一个游戏,由大家分别轮流的扮演身体检查的医生,对其他同学进行体检好不好?”因为幼儿刚经历过体检,对体检过程还记忆犹新,一定会得到热烈的相应。这时教师应当给孩子们分别安排角色,有的负责检查视力,有的负责测量身高体重,有的负责检查心律呼吸,并使用教学用具,给孩子们分发教学用的简单医疗器材和服装,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更好的投入到角色游戏中。通过角色游戏,孩子们需要对回忆中的医生形象进行思考和模仿,并模仿医生的检查动作,同时在游戏中需要和其他孩子们进行交流。
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模仿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保证合适游戏时间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很多家长都反映,小孩子都很喜欢做游戏,因此,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游戏教学持肯定支持的态度。但是,游戏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游戏质量。因此,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一定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让他们在充足的时间里去寻找游戏伙伴、选择角色并且计划游戏情节等等。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加强幼儿同伴之间合作的有力保障,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成长。但是,如果游戏时间过短,幼儿不仅玩不出高品质的游戏来,有时候还不得不放弃要玩的游戏内容。经过实践研究表明:游戏时间最好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
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游戏教学并不是很理想,很多时间都被白白浪费掉,例如,幼儿在早晨入园以后,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幼儿看书或者呆呆坐着,过渡时间太长,必定会挤占游戏时间。其他时间比如排队、吃饭、说教时间等都比较长,这样也就缩短了幼儿的游戏时间。过短的游戏时间只会让幼儿出现闲散、旁观行为,而游戏时间合理分配,幼儿则不会感到厌烦或者无事可做,游戏也会让幼儿更加沉浸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氛围之中。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一定要尽量保证孩子自由游戏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减少过渡时间的浪费,对每次游戏时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比如说,有些体育类游戏时间较短,教师一定要灵活掌握。有些游戏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玩的尽兴,因此,教师也要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不同需要。让孩子们都能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合理选择趣味性游戏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充分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合理选择游戏类型。首先,游戏要具备趣味性,趣味游戏才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进而让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外部世界,丰富内心情感;其次,游戏应该具有教育价值,但设置不能过于复杂,这样他们才能从中实现智力和行为能力的开发,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产生反作用。
游戏的具体设计要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要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其在游戏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比如经典的“老鹰抓小鸡”“丢沙包”等,这些游戏形式都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感受合作的价值,也学会了关爱他人,这些简单易学的游戏历久弥新。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奇妙的磁铁”这个科学类教育游戏,事先提供磁铁、回形针、木板等游戏材料,之后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小朋友们,如果我丢了一个回形针,如何才能快速找到它呢?”教师开始为幼儿演示磁铁的妙用,这样幼儿就会兴趣浓厚,也明白了磁铁的性质,掌握了生活知识。在这样贴近幼儿生活的趣味游戏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游戏教学的价值。总之,教师在设计教育游戏的时候,要结合幼儿对生活的认知,抓到他们的兴趣点,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增长自己的能力。
总之,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融入游戏内容,使之成为教育幼儿的有效手段,才能更好地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更好地吸纳民间游戏活动中的传统文化观念,形成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为幼儿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幼儿游戏教育中,使幼儿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范智博.试分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发现(教育版),
[2]谢融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