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永玲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四小学 广东省 清远市 5115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深入各家各户。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教育也是离不开网络的,联合运用互联网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之时,结合互联网+小学数学,从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学数学;德育融合
诚然,互联网的到来给大家带来了便利之处,在教育方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到更多的教学资料,筹备更充分的教案;学生的学习不再那么乏味,利用网络也可以进行多彩的学习。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学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结合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提升学生的品德素质,扩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增长更多知识。
一、互联网对小学生的危害
(一)互联网对小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之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学业的发展。就拿小学生来说,才就读小学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上课精神不集中,无心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在小学阶段就如此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学习生涯又该怎么办呢?若学生一心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悔改,那么终归会毁了自己的学业。况且对于上网时间长的话,对人体是有很大的危害,它容易使脑细胞的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就读于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男同学,沉浸在网络游戏里面,上课时间找各种理由不上课或者经常逃课到网吧打游戏,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况且小然同学在上课时间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听老师讲课,甚至还偷偷带手机在上课时间打游戏。
(二)互联网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网络上面的资源复杂,小学生的意识又比较薄弱,很容易遭受到网络上的欺诈之类的,而在网络上的黄色垃圾对学生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很多学生无意中接触到这些黄色信息,因为好奇观看或者再搜寻类似的信息,就会深陷其中,或许长久如此他们还会有犯罪的行为动机。
二、反弊为利,利用互联网渗透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一)利用互联网创设德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在课堂上面难免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专注听讲的问题。学生在上课开小差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点:1.因为课程难度太大,听不懂;2.因为周围环境吵闹;3.因为心情烦躁不想听课;4.因为近视问题原因看不到黑板,又没佩戴近视眼镜。数学本身逻辑性很强,很多零零碎碎的知识点都需要好好学习,上课的效率是很重要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就会比别人落下很多,即使在课后花了很长时间去学习,也不一定能够将知识学得透彻。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互联网向学生播放一些助于上课认真听讲的视频,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面讲授《四舍五入法则》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不专心听课,教师这时候可以停下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关于优秀班级上课的学习氛围的视频,在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好好学习他们,将他们当作学习的好榜样。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关于四舍五入法的不同习题,对于舍与入相比较,让那些不专心学习的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让学生领悟到习题的千变万化,明白其中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道理,提醒学生应该专心听讲,切莫因不专心落下了新知识。
(二)利用互联网丰富学科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无趣学习的心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可以矫正学生这种无趣学习的心理,在学习中无趣变有趣。在小学的数学课程里面,有很多关于数字的学习,倘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向学生呈现一堆数字,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着这些数字在不经意间可能会感到乏味,如果教师利用互联网为这些数字增加“装饰”,那么学习这些数字是不是会更加有趣呢?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大数的认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的功能,让学生有趣学习。教师首先可以在多媒体上面播放关于不同城市的照片,这些照片能为课堂增添一点色彩,然后照片底下标住城市的总人口数,教师这时可以先讲题外话,让学生找找自己的城市,引入:“你们想知道你们所居住的地方总人口有多少吗?”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就能了解到城市的总人口数。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数学中的数,不论大小,让学生感受到数是千变万化的,数学是值得探究的,从而教导学生在做数学习题之时,要看清题目中的数字,找对数字进行答题,切莫因为数字的错误,丢失了不应丢的分数。
(三)利用互联网拉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1.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想必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实际都与互联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毋庸置疑,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优化,创新性教学,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中学生活。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互联网搜索一些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实物空间形状,再着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放映关于体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形状的实物图,引入课堂新知识的教学。教师通过比较简单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中感受生活中出现的图形,让学生从中发现图形的特点,结合同一种图形在生活中的不同运用,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图形。
2.丰富课堂内容,建立学科联系。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会让学生有一种亲密感,毕竟大家都在生活着。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无形中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结合互联网向学生展示“数学中的生活”,从中再感受数学的丰富多彩。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计算“贝贝和明明去敬老院照顾老人的日期”的应用题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关于实际生活中学生敬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他同学的热心肠,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需乐于助人,然后再解答计算本道题的日期问题,教师在讲解完毕之后,可以换一个贴近实际生活的日期,再让学生算一遍。教师可以通过此题应用题的例子,教导学生与语文联系起来,对关于写语文作文“乐于助人”的主题的,可以将此应用题作为一个例子,运用到作文中,并让学生逐渐树立起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意识。
3.增加徳育元素,美化学生行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还能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得到收获。在数学实践中开展德育教学教育,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更好的程度。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计》这一块的内容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到社区或者附近公园的停车场向相关工作人员询问近一周的停车数量,让学生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统计图,通过绘制统计图可以直观地了解一周内各天停车量的大小及对比,教师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将统计图在多媒体上面放映出来,同时教导学生树立“绿色出行”的出行观念,这也是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树立起“环保”的意识观念。
总而言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品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有技术就要好好利用,将教学落到实处,多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汲取到新的课程知识,也能学到更多生活中的道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崔晓磊.“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侨园,2019
[2]洪娜.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