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林振华
[导读] 伴随着近年来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及高效性的研究
        林振华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魁园小学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及高效性的研究;因为当今农村小学在进行数学课堂建设和数学课程开展过程当中;经常由于教师个人原因或者是学生整体素质原因而导致课堂氛围不好;课堂学习效果不好;本文将会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以及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农村小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影响,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近几年,我校响应教育局的号召,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压缩教师讲的时间,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讨、研究,自主发现,解决问题。所以,就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实现师生双赢,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前提,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中, 很多老师都会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去授课, 目的让学生们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寓学于乐, 在轻松地状态下增强学生们的数学能力。但是调查研究发现, 有些老师创设的数学情境, 真正的将知识与情境融为一体, 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依然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并不适用, 为了创设而创设, 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内容与创设的情境脱轨, 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尤其是在乡村学校。孩子们不能像城市里的学生一样见多识广, 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的选择他们身边的资源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利用他们所认识了解的物体、现象来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
        如在讲授《按比例分配》时创设以下情景: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对物品进行过分配吗?”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张大爷和李大爷用二人的钱一起买了张彩票,中了6000元奖金,但是二人就分奖金问题起争议,大家能帮帮两位大爷吗?”学生马上回答:“可以”。我继续问:“那大家来说说如何分配!”有些学生说:“应该两位大爷每人3000元。”。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同意!”。这时给予学生肯定:“这种大家分得一样多的分配方式叫平均分配,那大家对这种分配方式有意见吗?”学生说:“没有!”再问:“但是李大爷有意见啊,因为一张5块钱的彩票,他出了3元呢,张大爷才出2元啊!”学生立刻回答:“这样不合理,李大爷出钱多。”用肯定的目光望着他们说:“我也赞同大家的想法,奖金应按他们出钱的多少来分配,这种按出钱比例来分奖金的方法,叫按比例分配。”通过以上情境,充分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通过分析得出:按比例分配更合理的结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此情景引出《按比例分配》的课程内容。
        二、把握好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是落实、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教材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及主要的学习活动机会。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教师应从教材的控制和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与研究者,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用好教材,要能凌驾于教材之上,跳出教材,用“活”教材。


        如在讲《认识整时》时,老师从主题图引出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授课的老师把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鼓励自主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采用的多是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 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 很容易疲惫、精神不集中, 从而越来越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跟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不要再一味地灌输知识, 要多抛出问题, 让学生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多思考, 多发言, 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信心的增强和独立个性的发展。
        比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教师在讲授“相似图形”知识点时, 可以提前准备好几个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模型, 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相似图形。针对这样的方式, 学生们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去踊跃发言、动手操作, 从而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透彻, 记忆也更加深刻。在这个学习活动中, 教师给与了学生充足的自主权利, 让他们主动实践、独立思考, 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力, 激发了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养成了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四、善于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其自信心的塑造是教学中应当把握的重要内容,处于该阶段的学生未能形成完整的抽象思维,在遇到问题时主要依靠形象思维来应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自信心的塑造放到新的高度上来,力求通过科学化的数学题目解读与耐心的鼓励,引导学生们可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继而让学生们改变胆怯、害怕的心理状态。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许多学生在首次遭遇到不会的数学题时便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一旦这种心理障碍不能得到纾解,久而久之便会让学生产生自己对数学学习欠缺“天分”或自己先天能力不足等思想。
        要让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念,例如,在选择例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设计数学模型,一方面让学生可以对例题中的要素进行灵活应用,继而达到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难题的效果;另一方面生活素材的使用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将注意力放到教學活动中来。其次,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有信心进行解题。通常来说,教师给出一道公式、一个数学定理往往会让学生觉得空洞、抽象,而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则会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例如,师生一起对数学定理、公式进行“变形”,再结合表格、柱状图形、方块图以及纵横交错的数量关系图等内容,通过数与形相结合的方式,将其更加清晰的展示出来,既可以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能够信心百倍的掌握好、运用好相关知识。
        总之,要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我们教师要在数学理念上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小学数学教育的新天地,在教学实践上,坚持“扎实有效”的原则,努力把新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之中,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走向求真、求美、求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徐小静.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读天下, 2016 (21) .
        [2]孙健.部分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益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6, 10: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