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林永枝
[导读] 参加唯物论观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如此
        林永枝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地质学校  广东省 惠州市  516300
        摘要:参加唯物论观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之际,万万不可应用同一把尺子丈量全体学生,一定要严格落实“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具体学情展开教学计划。具体来说,分层异步教学法恰恰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代表模式。本文从分层异步教学法入手,积极探讨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育者带来参考意义。
        关键词:分层异步;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涉及繁多的知识点,为了促使各层次学生均能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与喜悦,以此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成就感,“分层异步”教学法便可起到一定作用。依据各层次学生现实状况,采取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可避免学生因接受数学信息程度快慢之别等因素产生畏难情绪、自卑心理,从而更有信心学习数学。
一、分层异步教学法概念
1.分层异步教学法实施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实,各学科教师都在致力寻求符合本学科教学的最佳学习方式。数学属于抽象学科,学生理解起来常常存在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学生学习习惯不同,思维能力有所差异,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认知程度具有一定差异,进而拉开了学生数学层次。如,部分学生热爱思考,部分学生喜欢发言,部分学生喜欢计算。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完全提不起兴趣来。此外,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一旦下滑,便会严重冲击着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在“以生为本”思想指导下,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1]按照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科学布置教学内容,才能促使学生充分展现潜能,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2.分层异步教学法概念
        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法,实则就是参照固有标准将班级学生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致力令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进而展现其学习能动性。换言之,教师要参照学生学习水准,透彻了解每一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布置极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一点,教学目标要与小组学习水准相呼应,以便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树立数学信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面对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走神现象。长时间下来,就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面对学生成绩分化现象,教师万万不可一味地抱怨学生的成绩与自己讲课的卖力程度不成正比,而是要多角度思考学生是否在数学课堂上听懂了数学知识。为此,在具体教学之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充分考虑学生接受水准,致力令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成就感,从而不断增强信心。
2.有利于展现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完成数学知识点教学工作后,学生给出的反应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只有学习成绩中上游的学生能够听懂知识点。为此,为了确保班级内大多数学生都能了解知识点,教师难免会针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并通过配合习题反复训练,进而促使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在这种状况下,学习能力偏强的学生由于在教师第一遍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听懂了,他们难免会出现不耐烦的状态,甚至会感到非常烦躁。在这种情势下,合理地应用分层异步教学法的作用,就相对凸显了。教师在针对未能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学生进行二次辅导时,应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组建成辅导小组,为其统一布置辅导内容,确保其大量接触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题目,进而引导其深度思考。[2]这样一来,既能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能避免其他学生产生不耐烦的心理情绪,进而保障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学有所获。


3.有利于令学困生收获喜悦
        在每个班级中,都会存在“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抱有任何兴趣与信心。有学生反映,在学习数学时感觉就像在阅读天书,完全不知道数学书中都在讲什么。面对这种学生,教师若进行正常的数学讲解,显然是毫无意义,完全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性。为此,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一部分学生讲解最基础的数学内容,融入趣味性教学法,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进而慢慢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三、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1.学生分层
        由于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及学习态度均存在差异,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应针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高度的关注。在正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前期,数学教师就应针对学生做好分层工作,有序落实分层异步教学方案。例如,在讲解“加法和减法”内容时,很多学生均可轻松掌握加法运算规律。然而,对于数学知识接收能力偏差的学生来说,却无法掌握减法运算规律。在这种状况下,教师便可以了解学生针对加法与减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知识掌握情况,把学生划分成各种层次。对于灵活应用减法运算原则的学生,为其布置减法习题,令其进行减法运算习题的训练。同时,针对那些不能有效理解与应用减法运算法则的学生,教师便可以带领其进行加法数学运算的练习,进而促使其慢慢的通过加法学习逐步了解减法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巩固加法运算法则,又能令学生迅速了解减法的运算法则内容,并确保其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2.目标分层
        为了保证数学教学质量,在落实分层异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状况后,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保障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学习后有效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展开简单的知识测试,按照测试结果,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A层学生进行基础性学习,主要是学习教材中的基本内容。B层学生学习难度有所增加,按照新课程标准规定,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为B层学生添加练习题,合理设计练习题难易程度,从而真正激发该层学生“拔高”能力。[3]例如,在学习“平行和相交”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为A层学生设置以下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平行的内涵。B层学生,要求其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小组讨论活动,应用恰到好处的方式绘制全新的平行线,或者应用直尺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其他平行线等。
3.考核分层
        学生数学学习潜力的发挥,需要依赖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赞美与表扬始终是其学习数学路上的炙热阳光,是促使其进步的催化剂,更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阶梯。因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要采取分层评价及分层考核方式,设置不同的标准,将“异步达标”原则落实到底。善于鼓励学生,令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赞许与认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力,令其渴望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目标,真正展现自身的数学学习实力,以及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成绩。
        结束语:综上所述,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展现的积极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致力通过分层异步教学法缩小学生群体间学习数学时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与参与度,最终达到增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灵活把握分层的“度”,不可将学生固定于某一层次内,要根据学生进步状况适时调整分层计划。
参考文献:
        [1]邓秀姿.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0(41):31-32.
        [2]徐周增.浅谈“分层异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72.
        [3]郝明贵.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59):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