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震
广东省雷州市沈塘镇中心小学广东省 湛江市524200
摘要:纵观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用题教学既是数学教学重点,也是数学教学难点。应用题解题能力,是衡量小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具备数学应用能力的标尺。为此,应用题数学价值及教学目标在促进学生学习解题技巧等方面有一定重要意义。本文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为切入点,积极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并分析了解题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现状;策略
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内,应用题涵盖了多方面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心智,、诱惑学生数学思维,还能帮助其扎实数学知识,用所学的数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基于此,应用题教学尤为关键。然而,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长期受应试教育冲击,导致应用题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过度侧重于解题结果与技巧,不利于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意识与态度。所以,教师应积极融入素质教育理念,把握学生数学认知特点及学习发展规律,采用多元手段,助力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材料不清晰
在数学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九年义务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经常发生变化,所改革的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形式方面也越来越多。然而,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制上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型章节了,而是将其融入到了各个章节的练习中。与此同时,教材内容也发生了一定改变与革新,用图画形式代替文字表述,更能吸引学生眼球了。多元化应用题类型,加上数学知识点相对分散,导致很多教师都不能精准把握数学教材。
2.过度看重解题结果
学生在学习应用题解答技巧时,其数学思维也在不断成熟。然而,大多数学教师都通过“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为学生指明了解答应用题时的必要步骤,这种硬性规定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提高个人数学创造力[1]。同时,数学教师极其看重解题结果,只要学生最后的用题答案正确,就证明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一定适用性,从而严重忽略了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多样性特征以及解题思路的多样性特征,不利于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3.忽略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时,审题是重要基础。当学生看到应用题题目时,只有透彻阅读应用题题目,才能挖掘应用题中隐藏起来的已知条件与有价值的要素,从而深刻剖析具体问题,在头脑中构思解题步骤与过程。然而,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大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由于缺少生活经验,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在未弄清题意的状态下,即使教师规定了再多的解题技巧,学生也会停留在不知所措的状态,致使解题思路越来越混乱[2]。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
1.注重小组探究,激活学生兴趣
参照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之际,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合作的探究时机,确保其在优良氛围下主动交流、努力实践,在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之际,培养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探究自信,避免“包办式”指导,鼓励学生充分观察生活,不断推理实践,促进数学活动顺利完成。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既能充分认知数学知识、数学概念,又会产生前所未有的解题成就感,从而对数学应用题产生浓烈的兴趣[3]。值得注意的一点,合作探究模式以学生自愿为前提,由教师针对不同的小组存在的学习水平差异、个性化差异等特点,合理安排小组,调整成员分配布局,确保每一个数学小组中都存在学困生、优秀生及中等生,从而确保整体学习水准达到平衡状态,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均衡发展。
2.培育审题意识,摸清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具有一定复杂性特点,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应用题的难易程度。为此,在解决应用题时,摸清应用题数量关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应用题中的隐藏条件,明确应用题解题题目,从而提高审题效率与质量。基于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题态度,这是提升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关键手段。例如,在讲解下面应用题之际:小航花费10块钱,一共买了8支钢笔、4本练习册,小元则花了八块钱买了6支钢笔和四本练习册,你能算出钢笔的单价是多少?练习册的单价是多少吗?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分析题目,概括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结合题目问题,发现未知条件。接着,教师要继续指引学生深度剖析问题,小航与小元买的练习册数量是一样的,小航却比小元多买了2个钢笔,也就是说小航多花的2块钱是多买的两支钢笔的价钱[4]。由此一来,便可得出钢笔的单价,即1块钱,进而也就能推理出练习册的单价是5毛钱。通过这样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便可帮助学生深度掌握应用题题意,从而促进学生解题思维得到有效发散。
3.运用生活钥匙,强化应用认知
一般来讲,小学数学展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能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从而更好地服务现实生活,拉近数学与生活间的关系,令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参照陶行知先生理念,其一直倡导生活化教学理念。事实上,应用题与现实生活情境有一定密切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时,应善于联系现实生活,合理应用生活这把“钥匙”,有意识、有目的的列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的案例。具体来说,应用题大多都是用数字与文字共同描述题干的,每一道应用题的解答都会设置特定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有关“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情景:我校要举办趣味运动会,购买呼啦圈用掉20块钱,购买网球用掉10块钱,购买接力棒用掉15块钱,购买拉花用掉10块钱,购买其他道具共同用掉20块钱。如果学校给出的预算仅仅只有100块钱,那么是否能将这些道具都买的齐全呢?由于这个生活情境是学生熟悉的内容,所以更有利于学生提取知识,熟练的应用已知条件。经过反复计算,学生就可得出预算充足的结论。这种生活情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如果学生能及时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便更有助于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从而定会令其产生浓厚的应用题学习兴趣,在日后学习应用题时也不会有任何恐惧心理了[5]。
4.把握数形结合,创新解题思路
当小学生年级不断增加,所面对的应用题题型会越来越复杂,更具有抽象性特点,这也就对学生抽象思维提出了严格要求。然而,通过图形手段、列表手段等便可将应用题中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变为更形象、更具体的题干,从而为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带来便利。例如,李花花同学想用一周的时间将一箱总个数为280克的面包吃掉,但是实际每天吃的要比预期中的少5个,请问李花花实际用了多少天,才能吃掉这些面包呢?面对这一类问题,就可以通过列表方式进行思考,如下表所示:
.png)
在列出表格后,关于题目中的条件便一目了然了。要想知道每天吃的个数,就需要用总个数除去每天吃的个数。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之际,应用题涉及的范围相对宽泛,内容极其丰富,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小学教师要正确看待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跨越应用题鸿沟,从而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真正提升应用题解题水准。
参考文献:
[1]张志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智力,2020(35):87-88.
[2]姜贵翠.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33):128-129.
[3]李发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探析[J].新课程(上),2019(12):121.
[4]王杏.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及解题策略[J].读写算,2019(29):123.
[5]马金华.巧学活用,解题达人——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辞赋,2019(0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