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李树靖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加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李树靖
        (遂溪县遂城镇白水初级中学 广东省 湛江  524300 )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加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还有创新思维,实践思维等思维形式的培养,本文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对现代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能力;思维培养
        引言
        基础知识的夯实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再加上物理本身具备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连锁反应,首先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难以达到预订效果,接着无法进行解题,最终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有效的进行基础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一、物理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方式中主要的教学方法为教师讲授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听老师讲,学生的实践过程往往被忽视,以提高解题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知识探究与实践过程中改善学习效果。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在教育要求,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采取与课下资源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将物理问题运用于实际中,在实际中运用和解决问题。学生对物理知识得到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实际生活也可以促进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
        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替代不了实践的运用,理论的归宿是实践,因此,初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活化教学中实践逐渐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物理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解题的关键,知识的接受程度与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相关,只有通过有效的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夯实基础。在这里主义进行以下几点的策略分析。第一,要注重物理知识讲授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物理知识各个板块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对于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样十分显著,因为一道题的解答需要调动多种知识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得学习中要积极构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第二,抽象知识形象化,使知识更加容易接受。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容易接受,可以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到汽化和液化的知识时,可以把这两种状态进行对比,并且列举实际事例来进行讲解,提高知识的接受度。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使无法用实例展示的物理知识以视频展示进行放映进而加深理解。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在平时得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逐渐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进行思考,避免单向度的知识接收模式。物理知识重在学生的思考,如果学生不进行主动思考,那么学习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不仅浪费了师生的精力而且也没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变这种情况,自主学习方式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有效调动之前的知识储备并能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但是自主学习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难度大,自主学习的效果较差。逐步拉大班级中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差距。因此,自主学习还要结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合作探究就是包含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研讨,有利于处于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共同进行,缩小水平的差距。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声的利用》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声音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可以提前介绍一下背景知识,如介绍B超的运作原理,蝙蝠通过回声定位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方位,接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运作原理,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过后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声的应用中涉及的物理道理。学生可以就此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修正。
        (三)讲述做题技巧,培养解题能力
        解题过程中阅读题目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很多情况是学生对题目存在错误理解而不是基础知识欠缺,因而常常难以正确解答。正确理解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得学习中关注出题方法和类型,从题目中解读出题者的出题意图,准确从题目中对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进行定位,从而提高解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不要只关注学生的做题速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做题质量,对于错题的分析要从题目开始分析,是否存在对题目的误解,接着对这道题本身所蕴含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对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漏洞进行检测。其次,教师在对问题讲解过程中要有意引导学生对已知和所求之间的联系进行认知。使学生明白,题目中所有给出的已知条件在解题过程中都需要用到,从已知条件中探求其中蕴含的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更好地从已知中求出未知。题目中的已知内容还要结合课本知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更加顺利地解答问题。同时要让学生进行对题目的细心解读,不要漏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只有这样在解题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在一道这样的物理题目中∶在一个并联电路中,已知条件是电压5V,其中一个支路是电阻为2欧的灯泡,另一个支路是电阻为3欧的电阻器,问题是求每一处的电流是多少?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从已知条件中了解到是对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考察,那么学生调动所学知识U=IR,就可以把问题顺利地解决。因此解题的关键还是对题目的分析,从已知条件中就可以了解到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把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即可解答问题。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将物理运用于实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题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充分利用课上课下两种教学资源。物理与生活实际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在物理知识中发现生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应注重物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从教学手段来说,就是要结合多媒体设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五路是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教师要把握数学学科特点,物理这门学科具有理论上的抽象性,逻辑上的严谨性,学生个人在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时难度较大,教师应该认真备课,联想生活实际,有效的创造生活情境。在具体的解题能力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导入方法,将具体的物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解答内容融入生活情境。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有意或无意地思考和应用都能对解题能力起到提升的效果。比如在讲述初中物理人教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首先进行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课件播放鸟鸣声和视频笛子演奏,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解完基本内容后,教师可以设置课后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的例子。与生活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结语
        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夯实基本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还要讲述解题技巧,最终要落实到生活实际的应用当中,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茂达.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探索[C].西南大学,2020.
        [2].胡永胜.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新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162.
        [3].陈涵.思维可视化提升高一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应用研究[C].四川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