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黄德生
[导读] 如今,国家正在对教育积极进行改革,对教育教学目标也提出全新的要求
        黄德生
        南宁市新际路小学530000
        摘要:如今,国家正在对教育积极进行改革,对教育教学目标也提出全新的要求。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地点。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为学生日后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教师需重视小学数学与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保证数学教学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应当重视学习氛围的良好营造,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重视座位的合理安排,同时还需构建系统、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调整、优化和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和标准。相对于普通、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第一,有效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在课堂中加入各式各样的师生互动环节,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取长补短,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要想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就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拥有良好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为了小组的胜利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实现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第三,有利于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还能使学生学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第四,实现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较为积极主动的学生能够带动内向、能力较差的学生,使其在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
        为了实现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教师就应当在正式教学前营造出较为良好、有趣的学习氛围,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1]。因此,教师需从多个方面和角度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基础等方面的情况,合理划分小组。在实际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从组间相同、组间存异的原则,保证各个学习小组中既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保证各小组的学生能够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此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加入多样化的讨论交流环节,使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在此过程中融入教学任务,将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利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融入到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为学生布置前置任务
        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就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前置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将要学习过的知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其能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合理的前置任务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保证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2]。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完成职责的合理划分,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任务重复、盲目学习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有关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在上课前为学生布置前置任务:在下节课中,老师想带领你们参加一些运动项目,但是不知道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那就无法满足你们的运动需求了。

现在,麻烦个小组的学生围绕着班级内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调查,并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绘制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在上课时展示各自绘制的统计图。在完成任务的布置后,各小组的学生就需在上课前做好调查工作。小组长需要根据组内成员的情况,明确学生职责的合理划分。如,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那么小组长可让学生承担着调查员的角色,与班级内的同学进行对话,搜集相关信息;有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小组长就可让学生负责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为接下来绘制条形统计图做好充足准备;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那么就可承担起绘制统计图的职责,精心设计统计图的样式,将所有的数据收纳其中。在上课时,各小组的学生需轮流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而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三)座位的合理安排
        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应当采用多种不同的分组方式。一种是就近分组的方式[3]。这种方式相对较为简单,学生无需在教室内走动,学生之间也较为熟悉。在利用这一分组方式时,学生之间的讨论将会变得较为热烈,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但这种分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因学生之间过于熟悉,在讨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话题偏移的情况。另一种就是教师全面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不考虑座位的情况下将学生分为能力相近的小组。也可在充分考虑学生身高等方面的情况下,按照小组的形式安排学生的座位。相对于初中、高中的座位安排来说,小学阶段的座位安排相对更加随意,因而教师可根据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整学生的座位,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模式中。
        (四)重视激励制度的应用
        无论是何种阶段的学生,激励机制都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更加明显的作用[4]。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较为单纯的心思,一颗好吃的糖果、简单的赞扬都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愉悦感,也会对学习产生充足的动力。因此,在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制定恰当合理的激励制度,保证合作学习模式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原有的作用和价值。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情等应用积分制度。在开始教学时,各小组的基础分数为10分,在课堂上表现较为积极的小组,或者准确回答问题的小组,即可获得一定的分数。在每一个星期结束后,教师就可展示各小组的积分,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5]。针对该星期获胜的小组,教师可为其提供一定的奖励,既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奖励,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如给予每人一根棒棒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模式中,那么教师就需为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奖品,但不告诉学生此次合作学习将会得到奖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利用有趣、新颖、多样的奖励激励学生,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合作学习中表现的较为主动和积极,可保证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出其原有的作用和优势,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数学素养的同步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重视座位的合理安排,同时还需建立激励机制,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永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20,000(030):265,281.
        [2]李淑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19(10):0062-0062.
        [3]庞艳杰.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117.
        [4]刘耀乾.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000(017):103-104.
        [5]赵德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06):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