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黄毅森
[导读] 小学数学学习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毅森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好小学数学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数学本身的难度较大,与文科的内容相比,数学更为复杂,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更为复杂。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论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意义,研究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
        引言:目前不少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较差,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自我学习的动力。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教育部门实施新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模式。新时期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课堂管理者转变为教学指导者。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意义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朝着抽象逻辑的方向发展。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首先,小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心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教学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要在小学生的生活中起到引导和调节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勇于创新,促进教学的进步。
        2、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性
        自主的学习型课堂不同于传统的单向教学,它强调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学课堂上,小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话语,而是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比较,探究结论,进一步验证和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课堂,可以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在自主学习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为学生发展想象力、展示自我、积极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比较分析等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3、1转变数学学习观念
        以体验式教学为例,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述与记录。通过师生的这些互动,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理解数学。传统的数学学习虽然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只能通过基本的模仿来学习数学。这会阻碍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阻碍学习的进步,以及后期数学课程跟不上,主要是因为长期应试教学,学生要长时间背诵。如果不能把所学的全部知识整合起来,那就很难做到。当然,学生知识也很难得到提高。而且,数学学习的传统化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困难,不利于今后数学教学课程的发展。例如,在分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家庭为例。在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物来讨论。也许学生会问:“为什么自行车、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轮胎不是多边形而是圆形?”学生做各种各样的猜测,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老师让他们用教具做实验,而不是判断谁对谁错。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觉得圆的边可以滚动是曲线最基本的特征时,老师会向他们讲解圆的其他特征,讲解为什么圆最容易向前滚动,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重新联系起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汲取素材,然后在教学过程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一把枯燥的扶手椅,而是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的。
        3、2加工教材使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
        比如在元、角、分、小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小数,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零钱、尺子和橡皮,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商人和买家的身份,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商务活动。然后让学生把货币换成10元,以便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理解小数点。
        3、3应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通常用教材来讲解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来讲解。这是传统课堂的固定模式。教师是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小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并大胆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发现的平台,让学生从自己身上学到更多。在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学生需要将正方形的纸折成等份,然后用颜色来计算两张纸的颜色部分被组合起来是多少,学生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从不同的分母中加减分数。因此,他们不会数数。这时引导他们把估算结果以纸的形式堆积起来,得到计算结果。
        3、4对学生的结论进行了评价
        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使高年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动手实践和相互合作得到答案。教师只发挥引导作用,创新数学作业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去,大多数家庭作业都是通过做练习或作业来帮助巩固获得新知识的。传统的家庭作业多为学生做习题、教师对家庭作业进行点评。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形式过于枯燥,因此在此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了有效的创新,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个部分,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当他们布置作业时,找出家里的轴对称图形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轴对称的图形,看谁找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谁找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就会得到一个小礼物。第二天老师批改作业时,教师会发现学生们做作业很积极。有的学生甚至画了具体的轴对称图形。老师批改作业后,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评论。在注释中,也可以增强对称图形的特征的评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课程。
        结束语:
        数学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多方面的评价体系。学生可以互相评价,提出自己的问题,交流讨论,解决发现的问题。小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体验收获成果的乐趣,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时刻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换句话说,他们可以鼓励优秀学生继续进步,也可以鼓励差生超越自我。通过记录、试卷、解题思路、答题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快乐的小学数学氛围中,教师可以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J]. 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20(8):73.
        [2]杨红瑞.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 商情,2020(7):225.
        [3]包金伟. 浅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 关爱明天,2016(2):311-311.
        [4]王志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 甘肃教育,2018,0(15).
        [5]熊座成.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 中外交流,2019,26(16):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