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集开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博罗中学 广东省 惠州市516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培养物理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改要求,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要以培养物理核心素养为核心,运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导向,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身发展。那么如何达到提高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呢?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科学思维,逻辑推理、探究创新、价值发展四个方面来进行着手,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构造自己的逻辑思维框架,而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更深入的理解物理知识。所以,将构建思维导图和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灵活用图,培养素养
所谓的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流程图,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点总结整合,找到他们的内部联系,通过关键词提示法串联起来,在大量的提示下,回忆整体知识点,探索新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知。思维导图和物理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导入章节内容,使学生对整体的教学内容有所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有大致的印象。虽然当时学生心中可能不会记住,也不太能理解各知识之间相互的联系,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反复绘画章节思维导图之后,学生会恍然大悟,感受到其中的妙处。另外,章节之间的小知识点有内部联系,章节和章节之间也有联系,大的思维导图和小的思维导图相结合交叉使用,反复梳理各知识的关系,把一本书浓缩成一页或者两页纸,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使学生能够做到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看到思维导图能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知识扩散,自行把相关知识补充完整。同时以思维导图进行一节课的导入,可以很好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节课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学习高一物理上册时,老师可以构造运动、力为主要枝干,向外分支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牛顿一、二、三定律,由此通过章节之间的联系把整本书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整体框架清晰明了,也让学生有一种:哦,原来高中物理知识也没有那么难,内容也没有那么多。给学生心中留下一个物理知识很好学的印象,让学生能够稍稍改变心中固有的物理难的印象,从而能够不望而却步,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物理。另外,在教授直线运动这节课内容时,老师可以简单的做一个小的思维导图,运动为中心,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为分支,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变加速运动,还有特殊的自由落体运动。着重讲解直线运动,使用多媒体播放各种运动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切实看到运动的不同情况,加深对运动的理解。模拟空气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和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的情况,让学生自由讨论,分析原因,老师可以适时地留下一个疑问,让学生自己探索。甚至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老师还可以在教室内演练自由落体运动,使学生更清晰的感受到重力的作用,对重力有个初步的认识。
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改变固有的物理难的印象。借助于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补充导图,培养素养
科学思维教学近年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新课改一直在强调突破基础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但是新课改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轻视,恰恰相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基础打的够牢,才能在稳打稳扎中不断进步,牢固掌握知识。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仍然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思维的运用和思维发展、素养培养等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因此,老师一定要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思考,构造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在教学备课阶段,老师也可以找一些名人名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解,使学生能够在故事中培养物理观念素养,加深对物理发展史的了解,通过对名人名事产生崇拜情节而努力学习物理知识,。高中物理老师甚至可以以名人名事为关键词,以所做贡献为核心,做出一个独特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大致了解整个物理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知识底蕴,又能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思维导图是如何构建的,并且在意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之后能够自己尝试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例如,在学习圆周运动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现这样的思维导图,第一等级是“圆周运动”,第二等级是与“圆周运动”有关的图片。老师可以提前找好一些生活中做圆周运动的现象的图片,如钟表指针运动,摩天轮旋转轨迹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圆周运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是什么使它们能够维持这样的运动,速度大小是可以控制的吗?在自由停止时为什么总是指向垂直向下的方向?和物理知识相联系在一起,又是什么力在维持这种运动,它的加速度是多少,如何测量呢?这些都是在学习“圆周运动”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一些问题。老师可以先循序渐进的抛出几个问题,在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之后,再逐渐加深问题的深度,边提出疑问边讨论,之后再进行解答。在这样的整体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牢固的掌握词汇知识,使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
补充导图,可以由老师提供思维导图过渡到老师和学生一起完善思维导图,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不仅仅拘泥于课本,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到不同的体会。
三、绘制导图,培养素养
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的是老师的讲课过程,对于师生互动没有充分重视起来,在新课改下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中心。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时,老师也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会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思维导图的绘画不仅仅是老师的任务,学生负责看就足够了。老师绘制思维导图仅仅只是第一个过程,是初级阶段,在绘制两次之后,老师可以尝试带领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自己画出主干,分支带领学生一起想象,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学生对思维导图很熟悉之后,老师就可以进行第三个阶段,让学生课下独自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课堂上先分组进行讨论,彼此之间进行意见交换,最终确定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讨论过后,老师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做做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修改。但是老师要首先强调一点,思维导图没有对错之分,每个人构造出来的都是自己的思维逻辑,也许还不太成熟,不够完善,但是只要知识点没有写错,大体上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要自己能够很好的理解,根据思维导图,正确的填充一些细枝末节,很好的串联起相关知识,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那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思维导图。
总而言之,在培养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老师和学校可以立足高中物理课程的本身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依托思维导图,使学生的知识素养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锦春.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8(29):89-90.
[2]朱梅.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8(27):42.
[3]张园,高志军.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以银川X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