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华
四川省阆中市南池小学校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数学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全面掌握数学知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如何利用这种情境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让朴实的情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数学情境创设的本意是给纯数学加人一点生活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好数学。情境不是“装饰”,也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与所要探索的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根据实际需要去创设情境。只有主次分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情境更有价值。新教材的学习内容大都配有主题图。在设计《探索事物搭配的规律》这堂课时,我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设计“情境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情境一(导人):小明的妹妹过生日,到商店给妹妹买礼物,(出示画面:3个洋娃娃,2顶娃娃帽子),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娃娃和帽子,有几种选配方法?把学生引人探究的领域。
情境二(巩固):小明选好了娃娃和帽子,接着去给妹妹选购T恤、裙子、长裤,(出示3件T恤,3条裙子,2条长裤),你会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
情境三(运用):小明放学后还要到少年宫去接参加兴趣班学习的妹妹回家,(出示画面:从学校到街心花园有2条路可走,从街心花园再到少年宫有4条路可走),小明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
情境四(延伸):小明和妹妹到家后,他们做起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这个游戏大家都玩过,你们知道其中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思考,把静态的信息变为动态的“情境串”,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和连贯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教与学轻松自如。学生既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二、让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
情境的创设要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考将问题设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跳,够得着”,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和动机,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所设情境让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建立起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那么,这种情境在教学中是没有足够价值的。
我在执教《你会换吗?》这堂课中,就利用了动画故事“曹冲称象”的情境来实施了“等量代换”的教学。
师:为什么不接着装石头了?
生:因为石头的重量要和大象的重量相等。
师:聪明的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替了大象的重量,解决了问题。(画面显示大象和一堆石块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本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个知识来解决“数学广角”中的问题。
然后多媒体出示用天平称一个西瓜,刚好4个一千克的砝码。
师:这个西瓜有多重?
生:4千克。
师:如果西瓜这头沉下去呢?
生:西瓜比4千克多一些。
师:如果西瓜这头翘起来呢?
生:西瓜不到4千克。
然后出示天平上4千克的西瓜和4个菠萝。
师:每个菠萝有多重?
。。。。。。
学生从“曹冲称象”的动画故事中理解了等量代换,印象深刻,所以解决问题轻松自如,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让生活情境显示数学的新奇与魅力
比如形体知识的概念教学中,我用新奇的情境带着我的学生进入《走进圆的世界》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
生1:钟面上有圆。
生2:轮胎上有圆。
生3:有些纽扣是圆的。
.....
师:见过平静的水面吗?我们往水里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课件,配以石子入水声),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师:从这些画面中,你找到圆了吗?
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这样的导人情境,宛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在充满诗情画意的“吟诵”中,学生的学习心情也经历了“注视一好奇一激动一惊羡一高涨”这一连串的复杂变化,课堂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学生似乎已隐约触摸到了“圆”跳动的脉搏,感觉自己正慢慢地融人“圆的世界”。
同样从生活中导人,巧妙的设计,体现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学习,使情境成为学生与知识、老师进行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
四、让简单情境为教学服务
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教学服务,而不是为情境而情境。有时或提问,或猜谜,三言两语的情境描述便能实现教学意图,就无须复杂的多媒体课件。
例如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确定位置》这堂课上,我是这样做的:
师:星期六,爸爸、妈妈都要加班,让小月午饭吃快餐。十点半了,小明拿起电话:喂,是丽华快餐吗?请你给我送一份十元的快餐!”说完就把电话挂断了。请问小明能吃到这份丽华快餐吗?
生1:不能,小明没有说自己住在哪儿。
生2:小明没有告诉送快餐的叔叔把快餐送到什么地方。
师:是啊,送快餐-定要知道具体的地点,也就是小明家所在的位置。这节课我们--起来学习“确定位置”。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会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