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期
(广东省湛江市太平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德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便是学校,因此应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提升教育的成效。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对德育的渗透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德育渗透
引言: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德育的渗透,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应秉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操。加强对学生道德和心智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德育渗透理念不够深入,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观念在目的上便存在偏差,德育的渗透应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提升为目的,而不应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教师应减少教学中的功利性,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能有所提升。其次,德育渗透的方法比较单一。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往往只是单纯的说教,德育渗透的方法单一,必将导致渗透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衡量,往往都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这种方式必将导致教师的教学只注重“教书”,而不注重“育人”,虽然也会涉及到德育的渗透,但是往往只是停留于表面,没能有效的落实。最后,教师在德育素材挖掘方面能力略显不足。德育的渗透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缺乏对德育素材的挖掘。德育的渗透应做到时机恰当,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来渗透德育,必将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但是为了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往往有机会利用课堂上的临时素材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却因为保障教学效率而放弃。这不仅会影响德育渗透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缺乏对德育渗透的正确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德育渗透没有意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在于学生并未认识到德育渗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不同年级学生对德育渗透的接受程度不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初中数学德育渗透,以七年级的效果最为理想,而在八、九年级则效果欠佳。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其刚刚升入初中,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并且七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因此七年级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而对于八、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其已经熟悉了初中生活,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再加之八、九年级学生所面临的课业更加繁重,进而会影响到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缺乏科学性,往往会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对教师的考评标准,这必将导致教师将主要的精力花费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教师的教学目的便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最大化,以便教师自身能够在教学能力评价中获得好评。在此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乏对德育渗透的重视,甚至有的教师为了保障教学效率,根本不会渗透德育。除此之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学校、家长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也以成绩作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加不愿意在德育工作上耗费时间与精力,而是一味的围绕考试开展教学工作。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初中数学教材的设计与编排,增加了很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给德育的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教材中有很多引发学生思考以及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并且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既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核心素养的需求。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找准恰当的时机来渗透德育,提升德育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讲解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德育渗透。某食堂中有364个碗,一个碗由3个人吃饭,一碗汤由四个人喝,那么一共有多少人在食堂就餐呢?这样的问题从实际情况入手,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并且顺利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再比如,某企业第一年招聘员工的数量是第二年的一半,第二年招聘的员工数量的二倍是第三年招聘员工的数量,这家企业在三年之内共招聘了140名员工,那么这家企业在第一年招聘了多少员工?教师在讲解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设未知数,将企业第一年招聘的员工数量设为x,并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给出的数量关系,既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140,进而列出方程x+2x+4x=140,再结合分配律将方程转化为(1+2+4)x=140,进而得出7x=140。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问:“想一想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结合解题过程可以回答出能够使方程变得更加简单。通过这种方式,在教学中淡化了“同类项”这一概念,而是通过解方程的过程引出合并同类项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印象。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合并同类项”这一内容的重要性,这种方式比教师一味的灌输效果好得多,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努力探究,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进而实现德育的渗透。
(二)教师要做好示范引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德育渗透的有效措施。比如,教师规范书写板书、教师的规范用语等都能对学生起到积极影响。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与圆这方面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讲解,而且还要熟练应用计算机作图,并且能够进行动态演示。这既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也能使学生感慨教师的能力,进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再比如,教师自作图的过程中,应借助尺规作图,提升作图的规范性,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规划,鼓励学生用于挑战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总之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德育的渗透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讲解全等三角形这方面内容时,要规范板书,在黑板上规范画图,并为学生示范制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画一画全等三角形,动手制作全等三角形等。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全等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教师的示范引领,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与生活态度,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德育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德育的渗透,深入挖掘教材,同时做好示范引领,将数学课堂打造成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德育措施,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渗透德育。
参考文献:
[1]姜丽丽.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策略的实践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8):29-30.
[2]田家庆. 坚持德育原则,落实立德树人——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华少年,2019,(27):139.
[3]杨正伟.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策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6):88-89.
[4]郑庆榜.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种思考——基于青少年心理的分析[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5):57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