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东娣
博罗县三乡中学 广东省 惠州市 516151
摘要:新时代下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为了深刻推进强化中学生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教学政策,而更应该增加德育教育的比重。班主任作为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力军,则更应该将德育教育融入平时和孩子的沟通相处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树德立人概念,具体开展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树德立人;班主任:德育教育
新时代为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首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其次更是孩子在三观形成上的引路人和陪伴者,尤其是和同学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与此同时,初中孩子面临青春期,性格叛逆,但同时也是形成价值观,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那么此时老师的合理干预和耐心沟通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且不可或缺。本文将探讨以树德立人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展开模式。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教学任务的展开中,处于主体和决定性地位。为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开展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老师作为任务的发布者,应当主动为学生考虑,量体裁衣,尊重学生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贯彻落实树德立人教育理念。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实际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心理状态,时刻关注,时刻记录并且及时沟通,对于某些孩子要特别关注,真正做到在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班主任通过平时和孩子的接触和沟通,为每一位同学建立:成长档案卡,用于记录某阶段学生的多个方面的变化,从生活习惯变化,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变化,追踪学生认知和成长的过程,对于某些近期心理状态起伏较大的同学,要尤其加以关注并且及时沟通解决问题。比如2018年我班有一个女孩子因父母闹离婚,爸爸对她不理不睬,不关心她的生活,不关心她的学习,老师想找她爸爸聊一聊孩子的近况,她爸爸就说他没空,让老师找她妈妈。妈妈也因为家庭出现了较大变故,心情不好,对孩子也失去了爱心和耐心,老师找她妈妈来学校,妈妈是来了,但是妈妈只会对孩子破口大骂,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只是其中的一例,还有因为其他家庭原因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主动了解并且记录情况,时刻关注问题孩子的各种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而避免养成极端负面的性格。
通过建立成长档案卡,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确立学生在任何教育模式下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孩子愿意信赖老师,老师也更懂每一位孩子,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量体裁衣,尊重个性化发展
中学生阶段的孩子,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原因,心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叛逆性,具体沟通时比较困难,同时希望自己能够特立独行,获得别人的认可。班主任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该阶段下孩子的心理特征,用包容心和耐心,赢得每一位孩子的尊重,适当肯定,积极鼓励,但是对于不好的行为和想法,也要及时耐心沟通和纠正,在双方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更有质量的谈话和教育。振对这种情况,真正做到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尊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对不好的部分引导改正。
例如,班主任倡导孩子们“每日三省吾身”,进行自我审视。从学习,生活等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思考。反思自己今天和同学发生争执时,是否过于激动,是不是自己无理取闹,是不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又或者在学习上遇到新的难题,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放弃而不是努力攻克,是不是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出现了偏差,是不是自己学习方法有瑕疵。此类种种,班主任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考量,同时老师倾听孩子的描述,给予鼓励或者给予建议,时刻把握树德立人的教育理念,细化到每一次沟通和每一次交流当中,尊重每一位孩子的差异和特质。
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不能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班主任要学会量体裁衣,在针对不同孩子的同一类问题,最适合的解决办法都不尽相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给与他们真正需要的建议和方法,为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三、重视实践,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的灌输固然重要,要想让孩子真正去了解去应用,必然离不开的实践的强化。传统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局限于课堂和主题班会,收效甚微。新时代下的德育教育一定是理论+实践的开展模式。所以,班主任要适当地进行实践拓展,让孩子深刻地认识到,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每一位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例如,在2018年3月,学校组织七年级的学生去圩镇上打扫卫生,传承雷锋精神,我带着本班学生来到指定地点,让班长按我制定好的分工表,指挥同学们各就各位,刚开始还是挺积极的,干着干着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有的吵着要休息,我让班长带头唱起班歌,歌声响起来了,很快就任务完成了。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体会到清洁工打扫马路是非常辛苦的,从而联想到妈妈做家务也是不容易的......从此他们会对清洁工、妈妈等做服务行业的人更加敬佩。作为班主任,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法院的实际旁听,在安静肃穆的法庭,亲自感受法律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了解触犯法律的后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强化守法意识,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做义工;去养老院陪老爷爷老奶奶聊天;去慰问革命烈士家属,听听他们口中的红色革命精神。用诸如此类的实际经历,再结合老师的理论引导,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有趣的的德育课。
当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孩子们会有更深刻的认知。每一位中学生都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论是体验到了生活的辛苦,还是听到了让人感动的红色抗战故事,都能丰富阅历,同时也能显著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四、结语
新时代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明确学生作为课堂教育主体,班主任要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的需求,换位思考学生的想法,做到尊重学生。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相信老师,老师也给出更加个性化的建议,做到量体裁衣,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德育课最忌讳的模式就是单纯的思想教育,新时代要求德育课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去实践,在实际经历和亲身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综上所述,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做到尊重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践的系统教学办法,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探究[J]. 科学咨询, 2019, 000(041):37.
[2]陈海燕.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2):0234-0234.
[3][1]陈良意.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J]. 新课程.中学, 2019, 000(012):P.2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