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琪
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 重庆市401300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很多都是很好的小学德育教育素材,如果能将这部分的历史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本文将具体列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德育教育;素材;问题;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都是非常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将之应用到小学德育教育中,将有助于小学生自身品质和道德情操的提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无数中国优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历经千百年的考验而不褪色,是无数华夏儿女的共同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克服一次次外忧内患的根本原因。为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培养学生勇往无前、不惧艰险、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和道德情操,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和认同感,为学生们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基础。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够当做小学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有很多,下面主要列举四个方面,即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礼仪文化、进取精神、和谐精神。
1、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中国历史悠久,文人辈出,各种诗词歌赋、故事成语数不胜数,而其中就有很多是关于描写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比如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习这些名人名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其奋发向上之心,为科技发展、祖国强盛而努力。
2、礼仪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关于“礼”,中国文化记载中更是不胜枚举,比如大圣人孔子就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人要想有一番成就,就要先学礼,懂礼,因为礼不仅仅只是体现了一个人的仪容仪表,更多的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个人素养和言行举止。礼仪良好,道德修养自然也与之呈正比,与人交流自然也事半功倍。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礼仪文化,不仅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之中,是有利于小学生道德情操和自身修养的培养和提升的。
3、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沧海桑田,屹立不倒,自然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进取精神息息相关。纵观历史,中华民族虽然历尽磨难,但最终都能柳暗花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深究其原因,是中华民族的无数先辈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结果。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歌颂先辈积极进取的故事、成语、名言,比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以及孔圣人的“发愤忘食,乐而忘忧。”除了这些,还有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逆境抗战以及2020年的抗击疫情,无一不体现的是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心中的进取精神和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形成的刚毅品质。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恰当的运用这些历史故事和新闻时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4、和谐精神
中华民族讲究的是“和为贵”,这一点可谓是深入人心,比如很多人家的大门之上都是“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可见中华民族的和谐精神不仅体现在人际交往上,在国家交流上亦然如此。除此之外,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融入小学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其学会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有助于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的和谐文化。
二、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和“空中楼阁”教育理念。为了有效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相融合,必须在创新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探寻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
1、增加中国传统文化在课堂内容中的占比
所谓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课本,所以,学生课本内容中应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课本内容方面,应当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来体验和感悟创造这些文化的中国先辈们身上的勤劳勇敢、和谐互助、爱国奉献和积极进取等精神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成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也不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日常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继承和弘扬意识。比如在学习《七律长征》的时候,教师可以乘机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讲给学生们,让学生们知道先辈们的坚韧顽强和敢于同一切反动派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从而让学生们明白先辈们的奉献和今天的安宁来之不易,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其次,优化教材。即在课本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课本学习奉献社会、热爱和平、热爱家园的精神,并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参与到中国文化发展中去。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学生责任感、关爱他人、社会情怀的培养。比如在《一面五星红旗》的讲解中,教师要向学生清楚阐述五星红旗的内涵和意义,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站在红旗下,聆听国歌。通过如此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明白天下和平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而让学生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国家。
2、从实际出发进行德育教育
除了增加课本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占比之外,还应当进行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首先,阅读活动。中国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有很多就非常适合用于小学生德育教育,比如启蒙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等,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通俗易懂的经典读物,学生懂得了尊师重道、孝顺父母。通过阅读活动,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之外,还有利于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次,社团活动。每个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学校可以借助社团活动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比如朗诵社团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举行主题为孝顺父母的活动;舞蹈社团可以演出具有民族文化的舞蹈演出。
第三,传统节日的运用。传统节日本就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教师可以依托传统节日举办一些有利于小学生德育教育和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比如重阳节时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慰问;“九一八”时组织学生观看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近代史,铭记历史;父亲节、母亲节时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教会学生感恩。
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小学德育教育相融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大有助益。具体如何操作,德育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之中,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提升,也有助于小学生道德情操和自身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学生理解爱国情怀、进取精神、和谐精神和礼仪文化助益良多。可以说,传统文化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将其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同步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王颖.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J].文化产业, 2020(2):132-133.
[2]罗丽梅.探析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育[J].文学少年, 2021(5):295.
[3]付丽雅.谈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好日子, 2020(8):67.
[4]谢志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