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杜志坚
[导读] 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深化,现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杜志坚
        大理市双廊镇五星完小  云南 671009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深化,现阶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策略的有效引导,对数形结合方法进行具体的应用。通过数形结合将抽象性、复杂性的概念和数学知识进行类比分析,拓展到生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阶段,在进行知识及考察过程中,需要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能力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具体的分析。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存在较难理解和较抽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来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有效进行。
1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思维习惯对教材进行重点理解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数学教材知识概念本身具有枯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学习时,教师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通过数与形的实际结合来加强思维模式的有效提升,将思考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转化。在进行数形结合思想应用时,教师需要通过图形表格以及相关概念的条件将学生从原有的不正确的解题观念和学习理念中进行有效脱离,结合数形结合的具体模式,从而将相应的思维教学进行更好运用,促进学生教学知识的理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运算,借助几何图形帮助学生达成抽象概念的形成,从而促成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活动的设计和划分,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数学游戏或活动来对图形进行拆解和划分,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明确数学有关的信息[1]。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模式进行教学知识的讲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老师所讲的知识进行有效运用。为了促进数学概念的合理直观表达,在进行教学内容实际分析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将数学结合的思维进行有效过渡。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基础概念之后,通过类比教学拿出一节线段并将其分成三份,每一份涂上不同的颜色后向学生展示三分之一的概念。通过教学教具来将数学知识的本体进行具象呈现。
2 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及公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规律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际应用和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辅助孩子进行图形问题的分析,要将抽象的的理化关系与数和式的计算相结合,通过数量关系和问题的解决来建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问题,通过图形与图像之间的转化和对比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  
        在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数学知识具有隐性特点,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的实际运行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对隐性规律进行具体可靠的分析。例如学生在学习《位置与方向》这一节时,很多同学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具体方向,位置感和方向感还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学校的地图,通过各种简笔画,通过学校内操场主席台、升旗台、教学楼等具体地标性建筑作为方向辨认的参照物,在进行方向辨认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方向感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地图的平面展示,通过图形的具体形式,将抽象的方向概念进行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方向的相对位置,促进学生知识的更好吸收[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发掘和发现,而许多数学规律在学习过程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通过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可以使这些规律更加形象化,从而将隐性的规律寻找出来。例如在学习图形有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七巧板的灵活运用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具体化分析。七巧板拼接过程中,有各种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各种图形之间角度和形状均不相同。因此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将图像平面的立体设计形成具象化的体验,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来进行趣味化的集中体现。在学习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理念,将活动设计与数学知识本身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升隐性规律及数学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结合[3]。
3 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数形结合探讨
        若想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之上,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基础以及思维层面的开拓进行有效分析。通过数形结合这一实际的数学方法来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具体的简化,帮助学生快速寻找实体当中的各类条件,分析条件中隐含的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答案。例如在进行数学结合思想方法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行程问题和路程问题进行相关思想的落实。一辆小轿车从A地出发前往B地,路程总共1500千米。速度为100千米每小时,计划20分钟后到达B地,但行驶途中,车辆运行到100千米时出现故障问题,中途休息了10分钟,问若想按照原来的计划到达B地,需要将速度提升到多少才可实现?在设置完相关问题后,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数形结合方法的引导,通过线段图将两地之间的距离进行标注,并将特殊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将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图中进行标注,并将特殊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将文章当中的字转化成数学公式,从而更清楚地帮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落实到解题的实际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通过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公式的运用,可以将习题的训练效果进行有效提升。在学生学习完相应知识后,在习题对应训练时,可以结合具体内容以及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解决,合理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做好过渡,做好知识的有效衔接。
        数形结合型更具有直观的优势,也能够通过自身优势将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点本身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例如,在学习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面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判断将具体的周长以及字母的公式等进行有效运用。在学习相关习题的应用时可以通过图形绘画来将具体题目进行具体的对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题目本身,促进数与形的有机结合,从而通过数形的优势,结合题目所讲述的生活情景,对比及互相的整合,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帮助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运用,提升学生的做题效率。在此部分应用题中,常规的题型是图形面积的分析,而还有一种是花园苗圃面积的计算,通过田间小路的铺设对小路的面积进行准确计算。在分析此类题时最好的办法便是画图,标注所有数据后可以通过图形直接理会题目含义并做出解答[4]。
4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与应用,将问题处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有效分析,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其贯穿到教育教学以及习题训练的始终,促进学生形成直观化、具体化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技能,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旭.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9 (5) : 74-75.
        [2]王康.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数学教学成功之路(上),2018 (11) : 130.
        [3]张文.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 2017 (33) :177-178.
        [4]王亿元.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教学技术, 2016 (34) : 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