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与中考改革方面的衔接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李忠信
[导读] 当前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希望与中考衔接,一方面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知识实用性,一方面也希望为学生做好初中历史知识复习奠定基础
        李忠信
        福建省安溪俊民中学      362400
        摘要:当前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希望与中考衔接,一方面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知识实用性,一方面也希望为学生做好初中历史知识复习奠定基础。本文中就希望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讨其与中考改革方面有效衔接的3点教学对策,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立足实际、用对方法、轻松应对中考改革。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考改革;教学衔接;史料教学;思维导图;问题历史化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追求改革发展,其在教学内容应用与学生能力培养、中考衔接等等方面注重从多方面切入,特别注重初中历史实践。它就从史料教学、思维导图、时政新闻三大方面带领学生初步学习探讨历史知识,这就让初中历史与中考改革衔接变得更加高效到位。
一、初中历史中考改革发展现状
        中考是目前初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导向,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结合历史教学思考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学习。例如在初中历史这样一门特别注重史料运用、思维逻辑推理以及时效性的学科中,合理把握其学科特征展开中考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历史素养培养而言,它也是目前初中历史中考改革的重要关键,其历史教学重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也希望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它希望引导学生深入到历史教学变革重点中,从中考改革层面出发思考中考改革实施教学变革策略,迎合初中生历史学科学习发展需求。
        就目前初中历史学科中考改革而言,它首先追求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新鲜内容。在该过程中,它就更新了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重点,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变革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历史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实施展开教学活动。而在历史教学与复习过程中,教师也会及时更新历史教学新知识内容,从更多角度更新教学重点,基于当下初中历史中考重点侧重于对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衔接,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确保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规律,关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与方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再一点就是重视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与复习夯实,特别关注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中考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相互关联的知识题目,综合考察学生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实施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知识问题,将知识有效整合起来,基于“小切口、多层次”展开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度学习知识内容,迎合中考改革建立初中历史知识与中考之间有效衔接[1]。
二、初中历史知识与中考改革衔接策略分析
        在初中历史知识与中考改革衔接策略应用方面,应该注重史料教学,在日常中引导学生重视分析饲料内容;其次要引入思维导图,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归纳知识内容,同时注重时政新闻应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求问题历史化,下文将一一展开论述。
(一)日常史料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内容
        历史史料是初中历史中考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研究历史,并结合史料解决中考考试中的一些棘手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历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史料教学,建立与中考之间有效衔接关联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研究史料、从史料中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规律、获得历史感受。

比如说在复习“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这一课知识过程中,教师就借助两则历史史料知识内容面向学生生动形象展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君主立宪制二者之间区别,此时教师就提出了两点教学材料:
        其中第一条材料是清朝康熙帝有关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相关内容,第二条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结合两则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君主立宪制二者之间的区别,其中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的,它不受限于国家最高权力,一般实行独裁统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则不然,它是资产阶级限制君主权力的一种特殊整体,它是属于资本主义社会政体形式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就紧扣中考内容,明确君主立宪制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关知识点内容,在史料分析基础之上优化教学理解,确保史料有效促进学生复习过程,凸显其中考备考价值[2]。
(二)思维导图教学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历史知识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拥有发散性思维的心智导图,它可构建历史教学内容完整框架结构,体现历史教学有效性,也可将历史知识内容与中考改革要求有效衔接起来。在思维导图载体下,学生就能够较为轻松容易的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也能帮助教师将历史知识复习工作落实到位。
        在为学生复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就引领学生一边思考、一边绘制思维导图,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关键词作为思维导图中的核心词表示出来,然后在思维导图的上下部分分别展示了思维导图的第一层级与第二层级分支延伸词汇,通过这些词汇引导学生一步步回顾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发生时间、开始标志、特点、重要发明以及现实意义。比如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就是“珍妮机”的发明,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重要标志则是新能源进入了生产领域。但是也有学生有不同意见,而教师则把握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知识内容,为学生捋顺教学顺序,基于思维导图为学生在眼前呈现了一个框架清晰、涉及知识点全面且丰富的教学体系,如此相比于死记硬背更易于学生接受理解,也能更好引导学生在中考考试中合理运用所学习知识点,不会轻易忘记。在该过程中,教师所设计的思维导图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知识与中考考试衔接起来的,它确保学生对所学习历史知识进行合理化树立与归纳,帮助学生构建了一套中考复习的有效策略。
(三)时政新闻教学引领学生追求现实问题历史化
        最后,基于时政新闻教学就引领学生追求实现了问题历史化,因为在新课改以来,多年历史中考都是紧扣时政要点事件的,所以为有效衔接中考,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将教学知识点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同时追求教学现实优化,做到历史问题的现实化。换言之,教师希望将学生历史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复习知识内容,更实现对历史知识内容的灵活迁移与运用[3]。
        比如说在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期间阅兵仪式盛大,吸引国内外关注,它更是新中国曲折历史的重要成就。就这一时政新闻事件,教师就基于传播角度准确分析了“国庆阅兵”这一天内全国所接收的数亿条新闻。在该过程中,教师就充分深度挖掘了历史教学资源,结合70周年国庆与新中国成立、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冲刺等等新闻要点为学生建立时政新闻时间轴,帮助他们串联时政新闻内容,培养他们良好的时政新闻学习习惯。如此也能保证他们在中考考试过程中科学合理衔接已学习知识内容,结合时政新闻或历史发表自身看法,使得历史学习与答题过程更加灵活开放,这也符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中考改革要求,那就是提倡自由开放的考试方式,不局限于学生考试思维。
总结: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衔接中考改革方法路径很多,但这些方法路径都殊途同归,希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复习历史知识,以最好状态迎接中考,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与考试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与中考改革方面的衔接[J].新课程导学,2017(25):6.
        [2]张兆成.初中历史渗透专题教学初探[J].未来英才,2017(16):47.
        [3]周永秀.一个初中历史教师关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3):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