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赏识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黎运强
[导读] 新时期下,初中生的思想状态变得更为复杂,再加上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使得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变得难上加难
        黎运强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程村学校 广东省 阳江市 529821
        摘要:新时期下,初中生的思想状态变得更为复杂,再加上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使得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变得难上加难。将赏识教育引入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其对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有极大的帮助,以便充分的挖掘每名学生的潜能和优势,为我国初中生思想品质与个人修养的形成及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简单介绍赏识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对具体的实施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赏识教育;班级管理;班主任;重要性;应用
        引言
        将赏识教育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其关键在于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欣赏和鼓励,不得采用过激的言论或行为批评学生,以此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对自我价值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提供给学生学习和成长更大的动力。目前来看,大部分初中生均成长于幸福的环境之下,基本未经历过于严重的挫折,且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状态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不自信、叛逆、厌学等心理问题,使得我国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巨大的威胁。正因如此,班主任要及时意识到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探索切实可行的路径及措施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水平,以便带给学生更多积极快乐的体验。
        一、赏识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正如上文所述,实施赏识教育要求班主任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和鼓励。众所周知,不同的初中生在思想、纪律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就以往的工作来看,有些班主任会通过严厉的批评来对待班级中的“后进生”,这不仅无法体现班级管理工作的公正性,也会严重削弱他们的自信心。运用赏识教育的策略,班主任要根据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针对性的赞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力,在增强他们自信心的同时,提高全体学生对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服从性,为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
        2有效增进师生情感
        在教育当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各项班级活动和教育活动得以规范开展的前提。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能够带给学生被肯定、被欣赏的喜悦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交流,逐渐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使班级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使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各个成长阶段面临的问题,及时改善他们不良的思想状态,为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保驾护航。
        3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结合实践发现,不少的教育工作者会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采用“两级”手段,即大力褒奖优等生和极力打压“后进生”,同时遵循“严师出高徒”的主要思想,不断的压榨各项班级活动和学生的交流时间,甚至剥夺了学生自主支配行动力的自由。从现实角度来看,这种教育方式并不科学,会导致优等生的成长压力越来越大、“后进生”就此一蹶不振,引发班级氛围极度消沉的问题。通过理性的赏识每一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将赏识教育的理念贯彻于班主任工作之中,以各项班级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潜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个性,同时引导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和竞争,不仅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也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赏识教育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初中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在各项管理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组织、引导的重要作用,故而必须扮演好“伯乐”的身份来挖掘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能力高低来实施赏识教育,给予更及时且科学的鼓励和赞扬。例如。面对学习成绩平平,但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鼓励他们“虽在短时期内不能争得‘文状元’,但求取得‘武状元’”;而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鼓励他们与同学之间建立密切的交流,积极学习其他人身上的良好习惯和可贵精神,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修养。另外,班主任还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给予学生表扬和奖赏。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班级内“存在感”不强的学生往往更渴望得到关注和赏识,优等生面对来自于教师和同学的称赞几乎已经麻木,甚至将这些赞美的说辞视为压力。根据这一特征,教师可多鼓励班级内的“后进生”,帮助他们加强关于肯定自我能力的思想建设,使他们逐渐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对于优等生,要主动与他们发起交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真正做到不骄不躁。
        (二)求同存异,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
        现如今,很多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都追求极简化、统一化,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短时间内的工作量,但由于班主任并未过多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使得班级管理的效能大大降低,对教学管理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针对这项问题,则需要班主任将“求同存异”思想融入赏识教育智之中,给予每名学生平等和足够的关注和关爱,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教育方式,真正做到“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如在数学教学的实施期间,当学习“方程与方程组”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班级内优等生与“后进生”学习效率很难保持一致,这就要求班主任遵循“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笔者当时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为优等生布置难度较高的题目、为“后进生”布置难度较低的题目,但要求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作答,并根据完成效果给予他们同等程度的赞扬或指导。后者体现“求同”、前者体现“存异”,采用这种方法来提升课堂效率,使每名学生均能从实践中获得成长,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一视同仁,实施公正化教学管理
        对于赏识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体现教育和管理的公正性,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尽可能的给予全班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以此营造和谐友好的班级氛围,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同时,使学生对班主任所提出的所有要求和建议充分认可并服从,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例如,班主任在见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时候,发现某名优等生列出好几种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班级内的某名“后进生”也有了极大的进步,这时教师则应给予他们同等水平的表扬,不能对“后进生”的努力视而不见。此外,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赏识并不等同于纵容,所以需要班主任在把握尺度的同时,做到有赏有罚,遵循“严慈相济、酌情处理”的主要原则来实施赏识教育。若发现学生做出较为恶劣的行为,无论是日常表现优异的学生、或是调皮顽劣的学生,班主任均需对其做出严格的批评和惩处,但不得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抨击或嘲讽,需要使他们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同时又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这样的教育才最恰到好处,使班主任成为学生整个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作为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对初中生学习水平、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班主任要重视起这项工作。将赏识教育引入初中班级管理中,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本着“因材施教”、“求同存异”、“一视同仁”的重要指导思想来开展各项教学管理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被认可、被肯定的喜悦感,给予他们展现自我能力和个性的广阔空间,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自信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金慧.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1(01):45-46.
        [2]孙慧. 赏识教育助学困生进步[N]. 语言文字报,2020-12-25(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