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
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金罗小学, 山西 吕梁 0334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与重视的热点话题。具体来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们通过学习与锻炼所形成的能支撑自身今后长远性进步与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关键素养与能力。自提出以来,核心素养的概念便在教育教学领域引发了热议,以此为前提,每一学科都构建与形成了属于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具体到小学英语学科来讲,其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身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在教授给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引导更多小学英语教师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之价值,并能立足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 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需求新型人才。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通用语言,是目前每一位学生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目的。
2 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
2.1 学生的口语水平能力低下
现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很多教师都是只教授新生词、句型搭配以及一些基础知识和语法,旨在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应付考试,所以大多数学生出现了考试成绩高,但是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自身想要表达的东西。“哑巴英语”的情况非常多。虽然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下明确表示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培养,但是现阶段教师们还是只在英语教学中重视了听和写,给予学生的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较少,其实口语就是输出的过程,是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的体现,所以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的讲授方式还是填鸭式的“教”过多,学生也就一直处于被动的“听”,久而久之,这种教学方式导致了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和交流,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很多独立思索的空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造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只想着依靠教师来解决问题,缺乏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 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3.1 丰富教学手段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小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兴趣不断下降。因此,教师想要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当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将自身的特点完全展示出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内容与手段。
例如,学习“Play Time”话题时,教师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合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避免机械式学习记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先运用多媒体展示特定的场景,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用动作和语言相互配合进行练习,运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培养语言能力
英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能力作基础,是难以进行有效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其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是最直接且有效的办法,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中形成联想,培养良好的语言意识,实现快速记忆。
比如,学习“Weather”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图片、视频与单词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看到相对应的内容,便于联想记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延展,如将下雨的图片作为背景,询问学生:“Can?we?play?football?”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内容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在否定回答中学会运用单词rain。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快速记住所学内容,而且能够逐步养成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习惯,提高语言能力。
3.3 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思考分析能力,是用英语进行多元化思维活动的能力。而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们会在分析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品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品质。
首先,是关于英语词汇方面的问题。比如“I don't like ginger”,这节课中有若干个表示食物的英语词汇,那么教师就可以进行如下提问:请写出你知道的所有表达食物的词汇,喝的饮料也可以。此时学生脑海中就会想到“rice,noodles,meat,milk...”等词汇。类似的,还有动物方面的词汇、颜色方面的词汇以及运动方面的词汇等。长此以往,学生脑海中就会构建出多个词汇方面的思维导图,并会加强对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其次,是关于口语交流方面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日常生活展开沟通交流。比如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询问他们喜欢的食物以及讨厌的食物,具体可以是学生1提问:What food do you like?然后学生2作答:I like...紧接着学生2提问学生1相应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用直观实物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英语描述教师所创设的实物,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
再次,是关于阅读方面的问题创设。比如针对某一则英语小故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Can you repeat it?故事复述具有一定的难度,只要学生表达出了与故事相关的语句,那么教师就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肯定。教师还可以结合阅读内容提问学生喜欢文章段落的哪部分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对语言词汇的分析和理解。
3.4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素养
文化品格素养是指对不同形态下的文化所形成的一种素养表现,更多地体现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价值取向以及文化修养及其品性等。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而社会文化在进步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催生新的语言内容。因此,要想学好一门语言,自然离不开对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进行接触与了解。基于此,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素养被放到了较高的位置,并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加以落实。
例如,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外国节日,对此,我不仅会向学生详细讲解这些外国节日的起源、风俗等,而且还会有意识地为他们讲解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不仅要了解与学习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优秀文化,同时还要继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形成了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也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他们文化品格素养获得突出效果的有力体现。
4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学生的今后学习与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英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拓展学生的英语视野,为学生普及英语文化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逐渐强化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廖凉英.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分析[J].探索科学,2019(09):192.
[2]郭惠.试论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J].中外交流,2019.026(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