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兵
竹溪县实验初级中学 442300
【摘要】从广义上来说,体育是一种能够改变人们的身体素质帮助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性组织活动。从教育上理解,初中体育不只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承担着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重大责任。与具体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同,体育教学侧重实践能力和娱乐教学,但体育不等同于娱乐。为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文就初中的体育课程与学生健康发展的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体育 健康教学 学生发展 现状 作用 策略
【正文】面对教育改革新标准,教育部门对于学校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实现健康与知识并存的高质量教育目标,以及社会对于健康优秀人才的需求标准,学校体育老师也应当将关注点放到体育课程上,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娱乐与运动的特点。利用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锻炼过程中学习足球、排球、篮球以及其他的运动技能和部分有关于个人健康发展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分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家长认为初中体育课程是娱乐游戏与学习无关,所以体育课通常出现被其他学科教师无故占课和旷课的情况。目前初中的体育教学质量较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初中体育教学的方式也传统陈旧有待革新,体育课上传授的技能较少以“放养式”的自由活动课堂为主。学校重视程度较低,体育设施设备不齐全且陈旧破损严重,操场年久失修的情况也存在。由此,体育课被公认为是“休闲课”,操场作为体育课程的主体课堂也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浅谈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2.1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调节学生情绪
初中学生面临中考带来的升学压力,终日沉浸在学习背诵和茫茫题海中,长期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容易导致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情绪消极脾气暴躁。体育课上学生能够欣赏不同于试卷的自然风景和参与娱乐游戏。体育课堂是没有压力的课堂,可以有效调节学生厌学情绪,暂时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体育场上奔跑,在篮球板下驰骋挥汗如雨,又或者在阳光下简单的仰望,能够有效发泄学生负面情绪。
2.2运动教学倍受重视,保证学生健康
正如我们所知道,国家统一的学生体育测试在每年的五月份进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体育成绩更是参与中考升学成绩测评。因此国家对于学生健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初中体育课程以跑步和基本锻炼为主,能够让久坐教室的学生走向操场,在红底白格的塑胶操场和绿茵足球场上健康快乐的成长,放松眼睛和身体,保证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稳定学生的视力情况。
2.3运动技能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体育课上学生是主要参与者,这门课程包含足球、排球、篮球以及游泳、健美操、武术等多种技能的培养训练。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关注体育竞技精神,这也是体育课存在的合理性之一。体育课程的传授不只是为了快乐,在古老的雅典希腊体育是智慧的代名词,体育训练是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期待。
三、探究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改变传统体育课程,创新教学方式
面对现代化教育新要求,教学的创新不只在传统理论学科上。体育运动也是讲求技巧的,教师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娱乐,更重要的是浅入深出高效的传授技能。例如在传授华师大版本的七年级课本第七章武术运动时,教师可以从理论课入手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武术影片,分享侠肝义胆的武术江湖小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比如,同样的在学习七年级课本第六章冰雪竞技时,由于场地限制教师可以拿来必要装备,在操场上播放音乐利用情景创设与学生一起进行一场“享受式”运动,增加教学乐趣,拉进师生关系。
3.2纠正传统忽略思维,树立体育威严
面对传统思维,学校社会普遍不重视体育教学的情况。学校应当首先做出表率,招聘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体育教师,增设优化体育活动场地,提高对于体育的重视度。学校要开展运动会并鼓励学生全体参加,还可以举行体育交流活动,请国家队的体育健将们来到学校与学生接触发表演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员是为国家争得荣耀的英雄。让学生意识了解到体育的重要地位。
3.3教师教学以人为本,竞技与关爱并存
体育作为实践活动课,是需要学生运动起来的。但是参与课堂的学生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注意到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关照那些身体不方便的学生,增设游戏让大家都能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教师要仔细观察,体育作为群体的社会性活动,涉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有些学生内向不合群或者学生之间发生了矛盾,面对这些教师都要巧妙的化解。最重要的是体育作为竞技运动,危险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训练的强度和尺度,及时发现危险,减小伤害。
【结束语】总结得出,体育课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在体育课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良性竞争意识,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学生足球和排球等运动技能。为国家培育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和体育健将。
【参考文献】
[1]黄宗宏.巧妙设计教学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50):126.
[2]彭延波.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情感读本,2018(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