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虹虹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中心小学
摘要:美术这门课程在小学就开设了,可见美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向多样。而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民间美术的渗透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入民间美术,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风土人情,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如何能够更好的将民间美术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民间美术;重要作用;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民间文化是我国的重要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国际竞争的潮流中,民族文化深深的影响着本国在国际间的地位。民间文化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而民间美术则是其中一项重要形式。民间美术,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形式,是当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民间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各门学科应该重视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在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民间美术的魅力,这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赏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美术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积淀,具有西方美术所不具备的厚重感和文化内涵。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民间美术开展课堂教学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民间美术的赏析,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对于民间美术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堂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赏析,为学生讲解民间美术的内涵和文化背景,民间美术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中来。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会动的小纸人》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拿到课堂上来进行分享和赏析。剪纸艺术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美术形式,是用于装点生活的一种艺术品,也可以在春节等民俗活动中用于增添节日气氛。剪纸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向大家展示优秀的剪纸作品,让大家进行赏析,然后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剪纸上的人物形象以及背后的故事。有趣的剪纸和生动的形象、故事会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合理选择资源
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民间美术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的美术都有着多彩的变化。教师在应用民间美术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不能选择一些太抽象无法理解的美术要点,尽量选择符合简单,有趣的美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民间美术的美育价值。
比如三年级的时候美术课程中开始学习立体图形,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低年级的强一些,但是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并不是特别清楚,对物体空间的认知还存在较大的疑惑。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要给学生讲一堆专业术语,比如什么空间结构、什么点线面的,这些学生理解不了。
这时候老师可以利用民间美术的泥塑知识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泥塑,创造一些立体空间,在创造的过程中他们会思考,会反复观察,怎么才能使泥塑成型,成为立体的一个物体,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锻炼,再将其融合美术知识点进行教学,就可以简单快速地让学生理解空间结构的概念了。
三、巧用多媒体
美术知识范畴较广,西方的油画等是比较抽象的,像毕加索和梵高等都是抽象派的美术代表,而我国的民间美术,比如糖人、剪纸、刺绣,印花等都是能够显现出具象化的,老师在引用民间美术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民间美术的特点,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更丰富的美术精粹。
比如一些地域性较强的民间美术作品,湘绣,陕西窗花,川剧变脸等优秀的美术资源,这些特色的美术作品都是对民间文化的客观展示与传承。川剧变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师引用民间美术的时候,用丰富多彩的川剧变脸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脸的色彩丰富,其间隐藏的奥妙更是无法言喻,能够高效地促进美术教学的质量。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川剧变脸的精彩过程,让学生去思考一下其中的技艺,如何才能实现“千面”的变脸,脸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变脸的每一张脸的色彩搭配有何寓意,这都是民间美术的精粹所在。通过这样生动的方式,打破枯燥的纸质课堂,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审美水平才会得到更好地提升。
四、课内外相结合
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对本土艺术文化的调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本土艺术文化的元素,学生应努力发掘出生活中的艺术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美术形式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对社会美的感知和创作欲望。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1.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活动进行调查。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并用摄影方式表达调查结果。教师通过对古建筑、古民居的写生活动以及了解民俗风情(贴春联、三月三、跳月等)活动等,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传承,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品位。如,“民居建筑写生”主题创作活动,“民间活动掠影”主题创作活动,等等。
2.收集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方面资料。教师让学生通过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资料,以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素材创作美术作品。如,教师让学生用平坡农民画的构图形式创作关于惠民政策的宣传画时,学生对平坡农民画的风格和惠民政策的概念相对陌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内容,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积累资料,进而以美术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受。学生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其美术创作的材料来源。
总之,渗入了民间美术的小学美术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意识和审美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教师需要积极地将民间美术与美术课堂了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触与学习民间美术,将民间美术传播到每个学生心中去。
参考文献:
[1]赵学鹏.探析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01):145-146.
[2]玉明智.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8,2(3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