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李冬梅
[导读] 审美能力是每个人身上发现美的一种特性
        李冬梅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龙头中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审美能力是每个人身上发现美的一种特性。学校课堂学习内容繁多,初中美术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美术课堂中加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性,加强素质教育,为初中美术教学活动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  审美能力  培养途径
        前言:初中教学中,加强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目前各学校对学生学习的状况都进行了各方面不同的应对措施。初中美术课堂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审美的能力,善于发现美,对事物有热爱的精神。通过加强美术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艺术源自生活并最终高于生活,帮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认真对待身边事物,提高综合素养和美德思维。
        一、初中美术课堂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无论学生处于初中还是高中的学习阶段,主观的认知里认为传统的考试成绩是学习的正面。导致学生对美术课抱着玩乐的态度,认为美术课只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课程。大部分学校忽略了美术课程的教学,美术课程成为了主学科的陪衬。当学生对新的事物进行欣赏,内心感受产生情感认知的一种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是正确,美好;向上的审美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审美能力的判断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潜移默化形成对社会,对生活一个正确的认知。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1.树立正确审美的观念
        描述美可以有多种语言,美的存在形态也有多种。美能让人们产生愉悦的情感,审美就是对美丑的一个评判的过程。
        2.美的形态以下几点可以描述例如:
        (1)外在美:相貌,穿着。
        (2)内在美:人品,教养;精神;道德素质。
        (3)自然美:大自然的一种美态,花朵的盛开,小草的生长,山川的壮丽等。
        (4)艺术美:工艺,建筑;雕刻;音乐;舞蹈;戏剧等。
        以上几点不足以概括全部美的形态,只是对于美的形态一个细微的描述,从中就可以看出美多种多样,美术教师就应该从生活方面出发,认真了解美的概括,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从画出美好事物的图样到学习人文素质,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如果学生对美好事物评判不正确,同时也会使得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缺乏对美的理解和感知。美术教师在教育学生画画同时,需要带入学生自身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学会欣赏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3.了解学生审美心理
        初中时期学生很容易处于青春叛逆的状态,学生对于审美的追求不再是事物,人文,道德。而是更加注重外在美,以外在美的形式评判美丑的定义。部分女学生开始心思不在学习上,学习化妆。男学生开始情感丰富化,出现早恋,注意力无法集中,评判长相的美丑进行情感的递增。学校因此出现不良学习氛围,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出现学习成绩后退等现象。所以美术教师在初期就需要了解和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通过一些其他形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去接触艺术,扩展学生的艺术领域。让学生把喜爱的事物通过艺术的形式绘画唱歌等进行表达。

改变学生不良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重新定义审美的认知,从美术上创造,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正确的观念。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措施
        1.改善教学方式
        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应当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全面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方法,没有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而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应当加强自身观念,从美术学科辅助学生,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构建高效美术课堂。而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普遍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画,要求学生画出相同的图画或者打开美术书本告知学生画哪幅图画。学生就按照美术教师的要求来进行模仿,按部就班。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美术课堂是主科学习后休息的学科,进行打闹玩耍,更是没有理解美术课的意义。因此就需要美术教师改善教育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知。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之前,可以提前了解学生对美术绘画的深浅,热爱程度。根据学生喜爱的事物进行转变,在课堂上美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技术与美术结合。通过多媒体播放录像,为学生显现美好的事物,有效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感知力。学生感慨美好事物的同时,美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内心感受或者绘下美好事物的图样,从美术课堂上渲染出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热爱美术学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1]。
        2.生活化美术教学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绘画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国家辉煌景象,结合具体的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产生感叹,有效强化学生对美的认知。除此之外,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外参观一些古迹,山川树木等,告知学生它们形成的过程。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社会,对自然有着良好的认知,进行写实,绘画。在记录美好的事物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加强情景观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比如:一个学生帮助老爷爷过马路。这就是美好的品德,人文素养的展现,帮助学生提升了审美的能力[2]。因而,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高于生活,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化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究。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3.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师教学时,需要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学习美术,全面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美术教学也分很多种类,有的学生喜欢抽象画,简笔画;人物画;风景画等。绘画就是运用线条,色彩等通过造型,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一个景象。不同的绘画图案使用的工具也不同。水墨画便是需要笔,墨,纸,颜料等。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创新方式将作品内容展现出来。线条的粗细,事物整体结构,鲜明的特点,需要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构造完成创作,因而,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不断优化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结合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全面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并且能够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周边的事物,有效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审美能力[3]。
        四、结语:综上所述,美术教学就是从美术教育方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指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对自身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惠其.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17(33):125-126.
        [2]胡建军.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03):122-123.
        [3]解玲玲.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