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刘景江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年级各个学科都开展了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小学体育这门学科同样也不例外
        刘景江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恕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136619
        摘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各年级各个学科都开展了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小学体育这门学科同样也不例外。作为我国小学教育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也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全面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本着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来进行体育学科教学,以此来全面提升小学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学体系中,体育学科是小学教学计划的重点环节,同时也是促进此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加以教育部门对于体育课程安排与设计的重视度日渐提升,传统的教学体育学科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现阶段的体育课堂。如何全面优化和创新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方法,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已成为了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工作面临的重要话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独生子女的数量正在呈直线增加,这部分学生在入学时通常背负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和父母的殷切盼望,其内心所面临的压力和负担往往较重,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就较少,其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加强只能依赖于日常学习和生活,综合素质的锻炼总体处于滞后状态。
        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有跑步和跳远当体育运动和其他体育游戏组成,能够以群体性运动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身体抵抗力,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平衡发展。同时,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和交际沟通,能够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经历努力、失败和成功,进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各类突发状况下保持稳定坚韧的心态,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2.1适当加强师生互动
        良好的师生间互动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和自由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和体育运动需求,与学生进行热情积极的双向沟通与互动。

同时在各类体育竞赛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长处和短处,并基于此来合理分配体育课堂锻炼活动的合作探究小组,让拥有不同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的学生分别引导小组来进行各体育教学项目的共同学习,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创新体育学科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着力加深自身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和认知,端正体育学科各阶段课堂教学的教学态度,以自身积极热情的教学理念来吸引与感染学生,同时借助各类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等现代化的体育学科教学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科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高效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同步成长。
        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为例,教师可在进行接力跑教学的过程中从各个学习小组中随机抽取三名学生进行接力示范,教师在这三名学生进行接力跑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其演示正确的接力跑接棒动作,让学生在观看示范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接力跑接棒动作,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式的合作学习,以组为单位来进行接力跑活动训练,最终组织各组开展组间接力跑竞赛。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不仅能够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正确学习到相应的体育学科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与锻炼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合作意识。
        2.3构建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够有效督促学生的体育学科学习,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就要构建合理的体育课堂评价体系,分别从日常课堂考评和期末考评两个角度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期表现,在课堂结束阶段和学期结束阶段分别以课堂评价打分和综合测试等方法来考评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结合定期的体育运动知识与运动能力测试,引导和监督学生更为深入的掌握相应的体育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可塑性强和易于引导的特点,小学体育学科的学习是一个培养耐力、勇气和意志力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身体素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就要适当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创新体育学科的教学理念,构建合理的体育课堂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全方位激发学生体育课堂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魏颖. 趣味性、有效性、创新性——小学体育“趣味课课练”的教学创新[J]. 田径,2021(03):73-74.
        [2]陶亮. 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性[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2):128-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