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三段自主式”朗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姜洁
[导读] 在英语学习中,朗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朗读习惯培养模式
        姜洁
        (乳山市徐家镇中心学校,山东 威海 264513)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朗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朗读习惯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养成良好的自主朗读习惯。
        关键词:课前 课中 课后 朗读习惯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原有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让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从而达到英语教学目标。如果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无法提升和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英语朗读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该积极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书面交际以及口语交流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当前我国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学生口语培养不足,学生无法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现状分析
        从教英语二十几年, 我深知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的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的一方面就是不习惯开口说,甚至于不会说。班上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只能以拼写来对答;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连贯流利正确的读句子;剩下的三分之一虽然能够流利的读,但发音的正确度有待提高,更不会注意到语音语调的配合,语义句群的停顿,声情并茂的表现。所以,学生们缺少的就是朗读的训练,学生需要有时间有机会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从学习语言的角度来说,学习一种语言首先要求的是能听会说。多年来,疲于应付考试,都忽略了学生学习语言中至关中重要的“说”。 所以,长久以来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 现象。要摆脱这一现象, 就要从基本的朗读开始。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我尝试了“三段自主式”朗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三段”指的是“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时间。在这三段时间里,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朗读形式和评价方式。老师开展一些活动助推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
三、实施过程
(一)研究准备。
        首先,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加强理论学习(主要是对朗读技巧中连读、失去爆破、弱读的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最后,对学生的英语朗读现状通过问卷、口头调查、观察对比等方法,发现学生在英语朗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写出了客观真实的调查报告,并对准备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


(二)实施阶段
        首先,制定实施阶段研究计划,确保研究的方向和质量。
        其次,确定培养学生朗读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1.课前——明确任务,让学生朗读起来。合理利用课前5分钟,由课代表填写任务单,布置朗读任务(以课本为主),学生自主朗读(个人,两/三/四人一组)。
        2.课中——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朗读。教师主导,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活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及朗读形式。可以让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全班一起读;可以指定内容让学生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表演等。
        3.课后——搭建平台,让学生享受朗读。利用南京科技听说软件,让学生听到纯正的英语口语,反复加以模仿、练习;或者下载配音APP练习英语配音。
在提高英语朗读水平的同时,也会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从而变得更加爱读、爱说、爱学。
        第三,利用听说软件,在微机室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熟悉软件的评分标准,以及朗读的语速、语调等技巧的运用,为期终考试做好准备。
        第四,通过评价机制促进朗读习惯的养成。通过设计活动评价表,从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方面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地评价,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朗读习惯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
(三)总结阶段
        1、为了解决调查中所发现的部分学生不会读音标的问题,我和几个优秀学生一起,开发再利用 “音标识读魔方”教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
        2、把研究过程中的所知、所感、所得形成理论,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四、结论分析:
        通过研究初中学生目前的朗读能力,朗读方法,朗读效果等问题,找到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改善学生朗读方法、展示学生朗读效果的一些有效策略,也就是通过课前任务单的布置,课中朗读形式的多样性,课后朗读活动的开展,以及评价激励等手段,做到了课堂的一个前、后延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学生付出艰苦的劳动和汗水,只有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会有累累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 王才仁. 英语教学交际论[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 关彤彤.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