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新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平山小学 广东省 江门市 529000
摘要: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设备不停进步的今天,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持续增强。道德与法治是每位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科目,在小学道德课堂上起到了重要用处。信息技术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吸引力,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学习动力,给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道德与法治在社会十分重要因而,借用小学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和发展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课堂;策略
前言:道德与法治是新课改中重点要求的科目,以往的教学较为枯燥,而在使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后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氛围。信息技术教学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传到课堂中,使用生动有趣的讲解,吸引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综合道德素质,给进来的自主学生做好基础。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小学生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主体转化为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处理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利用该技术获得知识,唯有小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后,才会有自信主动学习。
2.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教育中运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老师能够按照所学内容做出有关课件,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课堂效率,降低传统课本教学缺陷。
3.有助于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小学生对动画、音乐更有浓厚兴趣,因此信息技术的课堂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加大学生记忆力,加深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给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存在问题
1.法治教育模式不先进
当前,唯一的知识有一定市场,基于此状况中,老师继续关注学生教学实践,但却常常轻视学生纪律教育,在课堂上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发挥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适当的方式将法治知识融入教学中,不能满足道德正规和课堂规范需求。
2.老师队伍缺乏法律专业知识
初中道德法治课任老师更多是非师范专业,并未系统经受过法律专业知识学习与培训,因而缺少专业法律知识。没有专业的教育教学,不能有效给下学生讲课,只好在摸索中慢慢熟悉;使得课堂中老师无法使用法治教育有关思维开展教学活动,干扰了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性的落实。学校的关注力度不高,小学生的主要科目是语文、英语等课程,在道德与法治科学的投入很少,在老师和学校的影响中,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只将该课程当做是娱乐科目。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1.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科学特点
小学的道德和法治主要为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该课程分为六大学习领域,分别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几个部分,对小学生而言多数内容无法理解。使得这门课在传授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对小学生的而言很多内容无法理解。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有一定难度。但信息技术却可以用丰富生动的素材为学生讲解比较晦涩难度的知识点,让他们更好理解,同时也可以让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比如:在学习“上学路上”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上学路上的情景,在路上有哪些建筑体,会碰到什么人,有没有发展什么有趣的事情。使用多媒体讲解这些场景,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老师应该借此机会给学生科普有关安区前教育知识。
又比如:在学习“公共汽车上”“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两节课有关联,老师能借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公交车上的场景,播放残疾人的生活视频,了解到其生活的艰难。或可以模拟在公交车上碰到老人和残疾人,给需要的人让座,激发爱心,提高道德水平,从而培育出有爱心且善良的孩子。
2.道德与法治病种,生活与德育结合
通常小学课程中不会针对道德和法律条文开展详细教学,把有关内容融入现实事例中,以便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道德的力量极为强大,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更应该将生活和德育结合起来。并且在道德和法治中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有关教育力量。经过科学技术把碎片的内容加以融合,使用各种案例培育学生有关道德素质。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够强,老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感受目前的道德素质,做到内化于心。比如:在学习《文明过夏天》一文中,经过多媒体软件采集相关视频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告诉学生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比如:不能在公园摘花、乱扔垃圾都不适合小学生道德基本法则。老师应该通过有关案例对生活中部分不和谐的现象加以展示,告知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确定社会法制秩序意识。
3.从教学需求出发
网络资源给小学教学活动提供各种素材,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和各种短视频课件。老师可以选择和借鉴优秀的课件,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加以修订,加入有特点的教学,从而发挥课件的最大用处。特别重要的是,老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有一定标准和原则,以教学为目标,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有效掌握教学重点的,开拓知识面,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模式,看重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网络上选择资源时,应该认真考量,需要让课堂更生动有趣味,借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要兼顾教学目的和教学难点,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比如在教学中:“我喜欢动物”一课中,在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动物,可以给他们播放有关动物的手影,让同学们猜测每个手影是那种动物,以便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为提升学生观察力和查询资料的技能,可以通过活动:我喜欢的动物,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寻找的资料和照片、图画等资料加以介绍。老师鼓励你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去找图片、视频等,并交流自己喜欢动物的原因。这样教学内容将变得更形象、多样化,教学难点也会经由信息技术方式的协助以较为轻松的处理。
4.合理使用设备,开展法制教育
社会不停发展,给教育活动体用了很好的现代化设备。老师可以在教育中,借用先进设备,如鼓励学生去看法制案例节目,让其在视听冲击中,全面感受法制教育内容。例如在教材中“抵制不良诱惑”,老师可为他们提供有关电影,用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毒品对人的危害,以便起到警示作用。
5.结合社会热点引发学生讨论
互利网的普及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去了解社会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把社会热点事件带到课堂中,引发学生的关注,来让教学变得鲜活起来。并且热点话题也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的特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能提升。老师利用社会热点话题当作课堂内容引入,引起学生探讨积极性,带动课堂氛围。并且同学间的沟通也可以让信息在课堂中扩散,他们接收到的不同观念越多,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会增加,其视野获得了扩展。
四、结束语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应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给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和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革新,现代教学应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哦课堂发展,老师和小学生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在实践中巩固教学基础,健全课件知识点,提升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准。
参考文献:
[1] 毕树成.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0, No.159(10):52-52.
[2] 苏豪珍. 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4):71-72.
[3] 刘颖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媒体应用策略[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19(08):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