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项目式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蓝丹
[导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合作分析能力都能起到显著的助力作用
        蓝丹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   广东省 梅州市 514200
        内容摘要: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合作分析能力都能起到显著的助力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可通过“规划项目主题、构建学习团队”、“细化实施过程,实现资源共享”和“展示探究成果,及时反馈评价”三种途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项目式学习

        所谓项目式学习,指的是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发现真实复杂的现实问题并开展系统化探究,以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应用技巧的培训紧密结合,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项目式学习无疑是值得探索的教学途径。
        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当今高中生学习、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合作分析能力都能起到显著的助力作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项目式学习:
        一、规划项目主题,构建学习团队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负责结合课程标准规划教学目标,然后通过示范、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学习自主性无法发挥。采用项目式教学,从规划项目主题到构建学习团队、实施操作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协作完成的。
        以Python编程的教学为例。对于高中生而言,Python是一种功能强大且简单易学的编程语言。为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选择编程语言”这一板块的操作,我设计了项目主题“用函数控制海龟的运动”。然后,我把学生们科学地分成了六个学习团队,放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掌握新知。我发现:在我提出了具体的项目学习任务后,这六个学习团队马上开展了紧锣密鼓的分析、讨论、交流等准备工作。有的团队从掌握函数及参数的设置入手,有的团队从了解程序的三种结构之一的顺序结构入手,有的团队从认识常量、变量、表达式和赋值入手等,都能做到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始学习之旅。当我看到有的团队在编写程序“让海龟在所在位置留下印迹”处卡壳时、当我听到有的团队在为“海龟回归原点时需不需要抬起画笔”而争论时、当我发现有的团队在绘制“海龟走过的正方形”的程序时出现了繁琐的不必要的设计时,我都会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启发他们不断调整方案,帮助他们实现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Python编程的教学中,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这时,教师只需主导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式学习体系,就可以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在积极的学习中不断思考,达到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掌握。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也能得到充分的激发,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具向心力。
        二、细化实施过程,实现资源共享
        项目式教学法相比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拥有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这个问题。因为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项目学习任务,每个学习团队大都会主动把一个终极任务切分成很多小项目,然后结合团队中每个学生自身的能力分步骤协同完成。

这种细化实施过程的方式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而在相互合作的模式下,又能够有效地缩减学生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以“图像的采集与加工”教学为例。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需要了解到有关图像的类型以及储存方式,学会如何采集图像信息,并选择适合的图像工具进行加工,最终完成图像的设计和表达。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了项目式学习。首先,我发布了项目任务——制作2021年个性化台历。然后,精心引导学生细化实施过程:在准备工作阶段,我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观点与组内同学进行沟通,为任务的完成确定整体思路;在分析问题阶段,我鼓励学生结合具体任务分析制作台历需要准备的素材以及将运用到的知识点,思考如何进行抠图、合成图像以及加工美化;在动手制作阶段,我鼓励学生通过互相协作、沟通、监督等方式,找出适合的图像,加工完成台历的制作,共同实现项目任务的实施;最后,我再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我建立的服务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储存。
        在细化实施过程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再只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教授来掌握新知,而是自觉地探索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技能,以具体任务为指引,在学习团队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交流过程中形成思维的碰撞,最终实现富有差异性的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的理想状态。
        三、展示探究成果,及时反馈评价
        项目式学习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展示与反馈”。这个环节要求我们:在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之后,教师应将学习团队合作完成的成果展示出来,并引导他们讲解设计理念、谈谈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等。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团队的学生受到启发,认识到不同项目的优缺点,以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技术素养。最后,教师还要肯定并鼓励学生,对学生的成果加以点评,对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促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梳理知识点。
        如,在要求学生完成“大埔县旅游宣传规划”这一项目任务后,我为学生搭建了课堂展示平台。我惊喜地发现:有的团队规划了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从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江畔人家红色交通线到枫朗南方工委机关旧址等,打造了红色旅游品牌;有的团队规划了“吃货一条街”,从薄饼、笋板、腌面到老鼠粄、算盘子等,开发了客家小食“寻味之旅”;有的团队规划了“风景在路上”方案,从大东梯田、百侯古民居到西河鱼米之乡,走出了“清新文艺路线”……学生们的成果展示让我大饱眼福、大为惊叹。与此同时,我不忘清醒地及时加以反馈和评价,指出了项目式学习中存在的些许不足:课时利用率不够高、学习团队意见不够统一、成员步调不一致、目标不明确、跟不上团队节奏等,提出了详细的改进意见,为下一次项目式学习的顺利、高质量进行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综上所述,知识的储备是一时的,但能力的培养确实终生的。将项目式学习法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开展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形成创新思维、提升综合实力,从而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付登艳.智慧课堂环境下基于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以“日历制作”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06):55-56.
        [2]黄亚涛.基于问题的项目式课程创新教学探究——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05):43-45.
        [3]何林莲.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的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贵阳分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15-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