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金辉
广东省河源中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000
摘要:本实验课主要采用“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教师讲解等方法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思考、视频体验中理解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实验教学设计 固定化技术 教学反思
1.教材及学情分析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4课题3的内容。该模块是以实验为主的课题研究,侧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实验操作、搜集证据等探究能力。“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是重要实验之一,此课题的实验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本节课的授课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学习积极自觉,能在课前根据预习提纲充分预习。学生思维活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能初步分析实验现象,在教师引导下得到结论。
据此,结合学情进行综合分析,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的课题背景与固定化酶技术、固定化细胞建构知识体系,让模块的知识与相应的问题进行匹配,进而延伸出系列“问题串”贯穿课堂教学,以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教学目标
2.1生命观念
(1)阐明固定化技术的优缺点,固定化细胞的操作流程。
(2)认同固定化技术的优点。
2.2科学思维
(1)领悟固定化细胞是建立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
(2)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2.3科学探究
(1)体会固定化技术的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分析、实验评价能力等。
(2)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1)固定化技术的优缺点。(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3.2教学难点
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4.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材、学情、课程标准准备好教案、制作课件、列出预习提纲。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利用教材自主学习课题背景及基础知识。
5.教学过程
5.1回顾知识,导入新课
回顾课题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和课题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通过预习提纲导入新课。
(1)酶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固定化酶?(3)为什么要固定化细胞?
(4)固定化技术的定义?方法有哪些?(5)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适用方法?
(6)固定化细胞的操作过程是如何的?(7)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回顾和预习提纲,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5.2分析资料,理解固定化技术的由来
师:如今,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食品、化工、轻纺、医药等各个领域。在应用酶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什么问题?
师:那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师: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我们称其为固定化酶。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但该做法只适用于某些单一的反应。因为酶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很多产物的形成都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才能得到的。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将产生酶的细胞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我们就称其为固定化细胞。与固定化酶相比,固定化细胞制备的成本更低,操作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不同层次的设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酶在现实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家是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重在引导学生构建科学发展的思路,引导学生重视课题背景相关知识点,注意规范表述。
5.3理解新知识,应用知识
5.3.1通过问题串启发思考,了解固定化技术
①固定化技术的定义?②方法有哪些?③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适用方法?④固定化酶技术和固定化细胞技术,从操作角度来考虑,哪种更容易?⑤哪种对酶活性影响更小?⑥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种酶还是一系列酶?⑦若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变成连续的酶反应,应当选择哪种方法?⑧若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应采用哪种技术,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启发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固定化技术的知识点。
5.3.2学以致用,理解固定化酶的应用
展示固定化酶的反应柱示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固定化酶在生产实际的应用过程。
师:通过演示我们知道对于单一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固定化酶来达到生产的目的,但如果面对复杂的化学反应,单靠固定化酶技术无法实现,为什么?
师:如果单靠固定化酶技术无法达到目的的话,我们该怎么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固定化酶的反应柱视频演示,让学生理解固定化酶的应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复杂的生化反应需要固定化细胞技术,进而引出固定化细胞技术。
5.4课堂探究,固定化细胞
通过视频教学,对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形成理性认识,同时思考具体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酵母细胞的固定化实验流程,逐步探讨实验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酵母细胞的活化:活化是指什么?如何进行活化?为什么要活化?
②如何配制CaCl2溶液?CaCl2溶液有什么作用?浓度过大或过小分别有什么影响?
③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制备过程如何?为什么要小火加热或间断加热并不断搅拌有何目的?
④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时,为什么要海藻酸钠溶液冷却后才能加入酵母细胞?
⑤固定化酵母细胞时,为什么凝胶珠要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钟?
⑥固定好的酵母细胞为什么要用蒸馏水冲洗2-3次,能不能用自来水?
⑦如何评价凝胶珠的质量是否合格?
⑧展示凝胶珠制备失败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是什么?
⑨如何检测发酵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对固定化细胞的具体操作有整体感性的认识。在一系列具体问题的探讨与分析中,学生更清楚每个实验步骤,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等。在对实验步骤的思考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与态度,也为此课题真正进行实验操作做好理论知识储备。
5.5课堂小结,习题巩固
通过习题“比较分析直接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异同点与优缺点”巩固,通过概念图进行课堂小结,进一步地强化知识迁移。
6.教学反思
本课题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大胆尝试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再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对于固定化细胞技术则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有直观、感性的认识,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讲解,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实验操作过程,为真正实验奠定了基础。
对教师来说,运用问题激疑、探讨分析型策略进行教学,构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分类系统,教师在进行备课过程中,将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统筹安排,针对相关知识的难易程度采取了自主学习、教师讲解、观看视频等不同的形式逐个突破,同时借助问题串将不同模块的知识进行匹配,对学生进行层层引导,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对学生而言,科学系统的问题串,符合认知特点。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2]王凯.问题分析型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2015,8:66.
[3]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教师教学用书.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分析.
广东省河源市市级课题(hy20085)《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