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吴志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吴志伟
        惠东县白盆珠新庵学校,广东 惠州 51633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以探究为重心的小学数学,更是需要有相当的能力迎战挑战,因此,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自主探究模式在教学中的开展,让学生带着探究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当中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这远比教师“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本文基于笔者教学经验,就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有效运用
        新课改提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生本”理念下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利用新课改教学理念开展数学教学,以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桎梏,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便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其主动去学习、实践及应用数学知识,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那么,具体该如何利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呢?
        一、趣味引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便于教师高效开展数学教学,使得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如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个性化体验,唤醒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十足的环境中体验“自主捕鱼”的乐趣,轻松习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并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技能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于教师构建高效化数学课堂非常有利,需要数学教师予以重视。
        比如,拿游戏教学法来讲,在教学“分数乘法(一)”一课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掌握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亲自经历探究计算整数乘以分数过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游戏教学活动的构建,以便借助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率,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数学知识。如,笔者利用“鼓声传递”的方式让学生开展课堂自主探究练习活动,即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鼓槌敲击小鼓(敲鼓人可以是笔者指定的,也可以是毛遂自荐的学生敲击),由敲鼓人蒙眼敲击小鼓,学生间依次传递笔者给出的题目(如2/11×2、1/9×3、12×9/16等),鼓声停止,题目传递到谁哪儿之后由谁解题,依次来增添数学课堂练习活动的乐趣,使得学生积极运用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笔者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解析,如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与解析发现,碰到如2/11×2这样的分数,可以直接计算;在遇到1/9×3、12×9/16等需要约分的分数计算时,可以先约分然后再计算。通过这样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助力教师构建高效化数学课堂,一举两得。


        二、先学后教,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为让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自主发现、探究、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用,以便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使其经过“先学”活动,最先体验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锻炼其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帮助学生实习高效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知道,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在“以生为主”的前提下开展的数学教学,它强调“学生先飞,教师随后引导”,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以主人翁的身份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则需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数学教学,以引领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即由学生率先去进行一定的学习体验,学习感悟,随后再由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后教学习活动,这对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先学后教活动并非是放任学生一味地自学,而是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或内容做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去有目的地学习数学知识,以保证学生高效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课时,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旋转90°的图形,并重点理解图形旋转变化的含义及旋转三要素(即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先学后教模式的开展,如笔者画出三角形ABC旋转90°后的图形,然后提出问题“你能画出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吗?你是怎样画的?”接着,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探究活动,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画的,即学生A:“先画线段AB的对应线段AB’,以旋转点A为垂足,在线段AB的右侧作线段AB的垂线。∵点B到点A的距离是3小格,∴以点A为起点,在线段AB的垂线上数出3小格,此点为点B的对应点B’,线段AB’就是线段AB的对应线段。”学生B回答:“再画线段AC的对应线段AC’。即以旋转点A为垂足,在线段AC的下侧作线段AC的垂线。∵点C到点A的距离为4小格,∴以点A为起点,在线段AC的垂线上数出4小格,此为点C的对应点C’,线段AC’就是线段AC的对应线段。”学生C:“最后连接BC,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就是三角形AB’C’。”在学生讲述了自己自主探究的结果之后,笔者再次提出“若三角形ABC绕C点逆时针旋转90°,你能画出它旋转后的图形吗?”此问题之后,学生再次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经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准确画出简单的图形旋转90°的图形,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以便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有效落实“生本”理念,使得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今后有能力在数学学习道路上更行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1] 探究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田小林.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8)
        [2]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余兰劲.新课程(上).2019(08)
        [3] 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A]. 饶火艳.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