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 杨秋
[导读] 教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奠基阶段

        杨秋
        身份证:522228199503060***
        摘要:教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奠基阶段,小学教育水平和质量既是家长择校的关注重点,又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的要求。小学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小学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推动他们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学生至关重要。除了完成基本的学科知识教育外,小学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小学教育管理的作用就是促使这些目标一一实现。
关键词:新课程环境;小学教育;管理创新
引言
        小学教育属于教育的启蒙范畴,这一阶段对小学生的管理不仅是为了使其在知识上有所积累与收获,而且是为了让其在心灵发育与成熟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使得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培养出热情、自信、自强等受益一生的美好品格。健康拼搏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进行良好的铺垫。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适当运用可为学校管理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
1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对其后续的学习以及成长有着关键的影响。因此,想要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小学阶段便离不开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环境。科学的管理环境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及思维,是学生未来健康成长的基石。
2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乡村小学教育的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国家对乡村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很多乡村小学的教育管理方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依旧较为落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来说,乡村小学实行教学管理的主要方法是行政管理,教育部门之所以会使用行政管理的方法来管理小学教育,是因为行政管理法有很明显的垂直性,同时具有时效性、权威性以及强制性,行政管理在管理乡村小学教育的时候,使用的方式主要是下达命令和制定相应的制度,乡村学校依据上级部门的指示行事,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不过在新课程的环境下,以往的管理方法的弊端也就越易使人察觉,其弊端会被更多地暴露出来,给乡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效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2.2乡村小学教育的管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于小学时期的教学管理来说,大多数乡村学校的管理体系都比较封闭,缺少和社会的合作,也缺失和家人的合作,在其管理过程中只是使用内部方式,没有对学生在被教育时遇到的问题有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有关的部门反馈也无法有效地接收,在此过程中,乡村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没有办法做到有效。学生在小学时期接受的教学管理,大多数是在学校之中进行的,不过,学生也会在社会和家庭之中受到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动态反应,既可以在社会之中了解,也可以在家庭之中了解。所以,乡村学校在对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要对体系的呈现方式多加重视,务必要使乡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好的成果[2]。
        2.3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乡村学校在对其教学进行管理的时候,仍然在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的思想过于传统,被时代发展的步伐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只是使用其固有的思想去认识小学教学管理,这样就显得太过表面,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内涵的认识还远达不到深刻的程度,自然其教学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小学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做到领导教学与决策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在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被充分的凸显出来,所以,从事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重视程度,将学生放置在乡村小学教学管理的中心位置。


3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
        3.1注重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育管理需要针对文化和人同步进行。想要使课程改革变得更加顺利,就应该合理地面向全体,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之前的教学管理中使用的管理方式基本都是刚性管理,现阶段应慢慢地转向柔性管理。也就是说,在管理中应充分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此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管理可以拥有强大的激励性、驱动性、持久性,并以此将积极作用带给所有人。这样便能达到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启发,让他们可以绝对地去遵循学校的制度规范,同时严格规范好自身的各种行为,这样才能创建更好的校园环境,将教育管理创新性凸显出来。另外,从知识层面出发,目前还要要求知识的多元化以及全面性。对日常的教学来讲,既应该充分注重结果,也应该充分注重过程,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2重视管理体系的健全
        对教学管理来讲,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既应该有学生与教育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社会与家庭加入进来。所以说,学校需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交流,以此将更好的条件提供给教学体系的创建。与此同时,在平常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行情况,有效地提升家长与老师间的沟通频率,达到家校双向管理的模式,最终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管理质量。
        3.3加强关怀,拉近情感
        有了斗志的激励,还少不了情感培养,否则校园只会充满竞争而缺少和谐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运用激励策略的目的是给学生带来活力与动力。为保证校园氛围的良好,学校管理者还要发挥情感作用,促进建立被激励者与榜样的良性竞争,不只是拉近学生间的感情,还有教职员工间的情感、师生间的感情。只有校园中的所有人员都其乐融融,校园氛围才能够更加正面、阳光,学生的心态才能够更加向上。具体来说,学校可定期开展交流会或茶话会等活动,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开展情感交流,缓解剑拔弩张的竞争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学校还可以举办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教师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其自信心,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3.4加大创新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创新不应只浮于表面,而应深入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课堂中。当有教师提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创新理念,小学教育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肯定,并思考如何使创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例如,学校可以从细节入手,鼓励教师对教学环节中的各方面进行创新。每年,学校可以设立一部分资金,专款专用,用来奖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措施的优秀教师,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场交流培训会,督促其他教师向优秀的创新教师学习,切实帮助教师提升创新能力。小学教育管理者也应和普通教师一样参与培训学习,深刻了解一线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准。大部分小学教育管理者本身就参与了一线教学,为了能够切实提高本校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小学教育管理者要亲临教学课堂,应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对年轻教师的教学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对乡村小学教育进行创新并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能够满足教育管理的要求,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以及共同进步。在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之前,需要以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创新和发展的意见能够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智.农村小学的教育价值反思与重建路径研究[D].渤海大学,2014.
[2]胡琴,杨雪琴.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主要困境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85-86.
[3]袁凤玲.浅谈如何加强乡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J].辽宁教育,2013(14):77-78.
[4]陶行知.改造乡村小学的几个建议[J].生活教育,2011(11):33-34.
[5]周清旭.乡村小学教育科研误区摭谈[J].云南教育,2004(13):9.
[6].乡村小学教育的样榜郧县安阳镇居峪小学[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4(03):68.
作者简介:杨秋?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淇滩镇洋南村人,民族土家族,毕业于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咨询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